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17:45
  微博的飞速发展让全中国进入到了“微时代”,而微公益也因为传统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成为了其中一员并逐渐肩负起中国公益活动的大梁。2008年在微博上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将中国官办公益组织的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彻底置于信任危机之中,与此同时自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过多次重大灾难事件,从汶川地震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从2011年甬温动车事件到2013年雅安地震等,在传统公益组织面临信誉危机以及社交媒体在中国开始广泛普及之际,一种新的慈善捐助和公益动员模式正在构筑。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大的媒介环境和时代趋势下进行的,本文将利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来对议题“在灾难事件频发以及传统公益组织信誉受挫之际,微公益是如何起到灾难救助以及社会动员作用的,其社会动员模型如何”进行探究,揭示微公益动员模型在灾难事件中的运作机制,并提出该模型的影响、问题与发展对策,从而充实新媒介、微博传播以及公益动员方面的研究,推动微公益传播的发展,建立健全的微公益动员机制以及广泛传播公益意识,促进灾后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微公益相关...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问题与启示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灾难事件
        1.3.2 微公益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灾难事件中微公益多元主体框架分析
    2.1 微公益多元主体
    2.2 微公益发起者——公益组织的诚信透明框架
        2.2.1 传统官办公益组织网络化
        2.2.2 草根民办公益组织扩大化
    2.3 微公益动员者——微博平台的动员宣传框架
        2.3.1 监督功能
        2.3.2 联系功能
    2.4 微公益参与者——微博用户的人文关怀框架
        2.4.1 人人公益普及化
        2.4.2 意见领袖扩大化
    2.5 微公益监管者——政府的权威监管框架
        2.5.1 构建价值氛围
        2.5.2 构建监管机制
    2.6 灾难事件中微公益传播框架的博弈
第三章 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
    3.1 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核心机制
        3.1.1 公益组织基于诚信透明框架的微公益动员机制
        3.1.2 微博平台基于诚信透明框架的微公益动员机制
        3.1.3 微博个人基于人文关怀框架的微公益动员机制
        3.1.4 政府部门基于权威监管框架的微公益动员机制
    3.2 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
        3.2.1 常态性事件与灾难事件微公益动员比较
        3.2.2 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
第四章 灾难事件中微公益动员模型的影响、问题及对策
    4.1 微公益动员模型的影响
        4.1.1 转变公益格局
        4.1.2 撬动公共决策
    4.2 微公益动员模型的问题
        4.2.1 动员模型系统化、制度化不足
        4.2.2 动员信息规范性、真实性欠缺
    4.3 微公益动员的发展对策
        4.3.1 从微博平台入手——实行实名认证
        4.3.2 从微博用户入手——提高媒介素养
        4.3.3 从公益组织入手——透明公益运作
        4.3.4 从政府部门入手——强化规范管理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含学术论文、著作、科研奖项及发明专利等)



本文编号:3445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45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