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传播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公共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1-10-21 01:52
近年来,新闻事业发展迅猛,新闻传播组织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强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禁而不止,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对媒介公信力的塑造、对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良好道德风尚的确立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危害。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了原因分析和治理对策研究。首先从新闻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出发,立足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分析和界定了研究对象,即新闻传播、道德失范、公共治理。继而从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现实出发,总结并概括了新闻传播中道德失范的几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治理和员工激励的角度探究了新闻传播中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媒介产业化、市场化并不是产生道德失范的“原罪”,我国新闻传播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新闻机构和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治理模式并没有得以在我国新闻传播行业建立,其结果就是新闻传播行业的自律和他律形式上虽存在、实质上并不能有效运行,这就给予了道德失范现象以滋生的空间和余地。最后在分析国外治理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的基础上,依据前文的原因分析,从公共管...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新闻传播
2.1.2 道德失范
2.1.3 公共治理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现实表现
3.1 新闻寻租
3.1.1 有偿新闻
3.1.2 有偿不闻
3.1.3 新闻式广告
3.1.4 新闻敲诈
3.2 真实性缺失
3.2.1 虚假新闻
3.2.2 新闻炒作
3.3 媒介审判
3.3.1 煽动非理性情绪
3.3.2 干扰司法独立
3.4 人文关怀缺失
3.4.1 漠视生命
3.4.2 新闻歧视
3.4.3 新闻逼视
3.5 品位庸俗,追求新奇耸动
3.5.1 新闻庸俗化
3.5.2 渲染感官刺激
4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
4.1 缺乏行业自律
4.1.1 缺乏行业自律规范
4.1.2 尚未广泛建立行业自律机构
4.2 他律机制缺位
4.2.1 政府部门新闻立法滞后
4.2.2 第三部门尚不能开展行业监督
4.3 治理主体单一
4.3.1 政府部门过多参与具体业务
4.3.2 媒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公共治理参与度低
4.4 治理理念滞后
4.4.1 治理理念落后于产业市场化步伐
4.4.2 政府部门对新闻传播规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4.5 外部坏境影响责任践履
4.5.1 盲目追逐短期利益
4.5.2 从业者生存环境堪忧
5 发达国家治理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经验和启示
5.1 发达国家治理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经验
5.1.1 新闻立法和行业规范
5.1.2 事实核查制度
5.1.3 新闻督察员制度
5.1.4 新闻评议制度
5.2 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2.1 述评事实核查制度和新闻督察员制度
5.2.2 述评新闻评议会制度
5.2.3 国外新闻传播的自律与他律
5.2.4 道德失范公共治理职责划分
6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公共治理途径
6.1 完善行业自律
6.1.1 制定具有实操性强行业规范
6.1.2 鼓励媒介设立自律机构
6.1.3 加强从业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6.2 建立他律机制
6.2.1 推进媒介公共治理法治约束机制
6.2.2 完善新闻评议制度
6.2.3 鼓励社会监督
6.3 治理主体多元化
6.3.1 明确政府部门治理主体的主导地位
6.3.2 引导媒介机构主动参与
6.3.3 行业协会积极履职
6.4 治理理念变革
6.4.1 政府职能由“划桨”向“掌舵”转变
6.4.2 把握议程设置主动权
6.5 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6.5.1 统一经济利益和社会公益
6.5.2 关注从业者生存状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48011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新闻传播
2.1.2 道德失范
2.1.3 公共治理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现实表现
3.1 新闻寻租
3.1.1 有偿新闻
3.1.2 有偿不闻
3.1.3 新闻式广告
3.1.4 新闻敲诈
3.2 真实性缺失
3.2.1 虚假新闻
3.2.2 新闻炒作
3.3 媒介审判
3.3.1 煽动非理性情绪
3.3.2 干扰司法独立
3.4 人文关怀缺失
3.4.1 漠视生命
3.4.2 新闻歧视
3.4.3 新闻逼视
3.5 品位庸俗,追求新奇耸动
3.5.1 新闻庸俗化
3.5.2 渲染感官刺激
4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
4.1 缺乏行业自律
4.1.1 缺乏行业自律规范
4.1.2 尚未广泛建立行业自律机构
4.2 他律机制缺位
4.2.1 政府部门新闻立法滞后
4.2.2 第三部门尚不能开展行业监督
4.3 治理主体单一
4.3.1 政府部门过多参与具体业务
4.3.2 媒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公共治理参与度低
4.4 治理理念滞后
4.4.1 治理理念落后于产业市场化步伐
4.4.2 政府部门对新闻传播规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4.5 外部坏境影响责任践履
4.5.1 盲目追逐短期利益
4.5.2 从业者生存环境堪忧
5 发达国家治理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经验和启示
5.1 发达国家治理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经验
5.1.1 新闻立法和行业规范
5.1.2 事实核查制度
5.1.3 新闻督察员制度
5.1.4 新闻评议制度
5.2 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2.1 述评事实核查制度和新闻督察员制度
5.2.2 述评新闻评议会制度
5.2.3 国外新闻传播的自律与他律
5.2.4 道德失范公共治理职责划分
6 新闻传播道德失范的公共治理途径
6.1 完善行业自律
6.1.1 制定具有实操性强行业规范
6.1.2 鼓励媒介设立自律机构
6.1.3 加强从业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6.2 建立他律机制
6.2.1 推进媒介公共治理法治约束机制
6.2.2 完善新闻评议制度
6.2.3 鼓励社会监督
6.3 治理主体多元化
6.3.1 明确政府部门治理主体的主导地位
6.3.2 引导媒介机构主动参与
6.3.3 行业协会积极履职
6.4 治理理念变革
6.4.1 政府职能由“划桨”向“掌舵”转变
6.4.2 把握议程设置主动权
6.5 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6.5.1 统一经济利益和社会公益
6.5.2 关注从业者生存状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48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44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