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中的隐喻体系——兼对2018年优秀生态环境宣传获奖文本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1-27 00:21
聚焦环境传播中的隐喻,遵循隐喻分析的方法,以生态环境部评选的2018年优秀生态环境宣传获奖文本为研究对象,本文识别并提炼出七个关键性的概念隐喻:绿色、战争、动物、疾病、死亡、家、国。同时,对这些环境隐喻的派生隐喻进行阐释,从中透视不同隐喻各自的环境意义生产及其环境价值。进而,引入元隐喻这个分析概念,对环境隐喻建构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解析。由此,认为环境传播中的隐喻实则是一个由元隐喻、根隐喻、派生隐喻等相互关联的隐喻共同搭建的隐喻体系。尝试用隐喻环这个全新的命题对环境隐喻体系的多层次性进行总结,以期促进环境修辞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73(04)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隐喻网络
隐喻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传播的修辞机制[J]. 王丽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环境传播视域下绿色广告与“漂绿”修辞及其意识形态批评[J]. 郭小平,李晓.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J]. 刘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4]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J]. 潘忠党,陆晔. 国际新闻界. 2017(10)
[5]元传播:概念、意指与功能[J]. 王金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2)
[6]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J]. 刘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1)
[7]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J].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中美主流报纸中的隐喻和环境形象构建——以气候大会期间对“全球变暖”议题的报道为例[J]. 林芸. 中国报业. 2016(08)
[9]污染与洁净:三岩藏族丧葬文化研究[J]. 岳小国. 民族研究. 2015(05)
[10]接合实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J]. 刘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硕士论文
[1]绿色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来自颜色隐喻的证据[D]. 程枭.南京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21218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73(04)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隐喻网络
隐喻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传播的修辞机制[J]. 王丽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环境传播视域下绿色广告与“漂绿”修辞及其意识形态批评[J]. 郭小平,李晓.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J]. 刘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4]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J]. 潘忠党,陆晔. 国际新闻界. 2017(10)
[5]元传播:概念、意指与功能[J]. 王金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2)
[6]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J]. 刘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1)
[7]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J].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中美主流报纸中的隐喻和环境形象构建——以气候大会期间对“全球变暖”议题的报道为例[J]. 林芸. 中国报业. 2016(08)
[9]污染与洁净:三岩藏族丧葬文化研究[J]. 岳小国. 民族研究. 2015(05)
[10]接合实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J]. 刘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硕士论文
[1]绿色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来自颜色隐喻的证据[D]. 程枭.南京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21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2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