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交用户的自我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0:00
伴随着微信的强势发展,微信即有的功能设置和用户的心理机制,造就了微信平台的强关系社交图谱,微信的社交属性首先在“重应用”的业界引起关注,进而向“重规律”和“重理论”的学术界渗透。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集中、深入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看到了这点,基于研究者的微信社交体验,参照200名微信用户的社交行为,以10名稳定的、活跃的微信用户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深度访谈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他们在微信社交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动因,分析用户在微信社交过程中的自我建构问题,讨论微信社交自我建构的效果,讨论微信社交和现实社会交往活动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信社交和现实社交圈有较高的重合度,前者是后者的有力补充和更新,后者的某些要素在前者身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微信社交的具体行为过程中,交往主体基于形象整饰、角色设定和心理投射的心理动因,有意无意地展示出积极交往、观望偷窥和内心暗涌这三种交际形象。在交往行为和心理动因的支配下,用户通过六种方式,在三方面完成自我建构:通过自我叙事和“熟人圈”交际凸显现实我;通过“后台”展示和“自我揭露”展示隐性的本我;通过美化自我和投射他人刻画虚拟的理想我。自我建构的结...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微信用户是否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申请统计图??由此可见,微信用户对微信社交平台上的弱关系保持了相对审慎的态度
图4-2微信社交对人际关系的积板作用统计图??李宝珊:我经常和好朋友在微信上互动,这个上面太方便了,尤其是好义个??在外地的朋友,k乂前总是隔段时间打个电话,但总是觉得错过了彼此生活中好多??好玩有意思的事情,可是通过微信,我们之间仿佛打破了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彼此之间生活在一起。??余浪:我看朋友微信社交團,想通过这个途径了解他们过得怎么样,尤其是??平时不怎么联系的,直接打电话怕没有话说,但通过微信你会很容吳发觉他们过??得好不好。??李宝珊和余浪所说的分别代表了微信社交对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维护,这种维??护在其他受访对象身上也是显而易见的,要么通过即时性的交流和相对公开化的??表达引起话题讨论,使强关系对象么间的联系更为及时,要么通过延迟性、在场??
图4-1微信用户是否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申请统计图??由此可见,微信用户对微信社交平台上的弱关系保持了相对审慎的态度。在??现实社交活动中,强、弱关系因为交往对象之间接触机率、价值认同等要素的区??别,其效果往往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强、弱关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换机制,??甚至不乏类似反目成仇、一见钟情等特殊的例子。然而,尽管微信社交是现实社??交的补充,建立在其上的强、弱关系的表现却具有特殊性,微信平台对于强、弱??关系整体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效果,强、弱关系都能在微信平台上达成维护甚至??拓展,然而基于微信好友认证、内容推送和平台互动等功能设置,微信社交更多??趋向去强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一、对强、弱关系的积板促进??在前面的论述中,己经对强关系、弱关系的界定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简单理??解,强和弱的区别也就是关系紧密与否的区别,前者所处的社会网络存在交往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博显性结构特征的用户强关系研究[J]. 覃梦河,晋佑顺. 图书馆学研究. 2013(03)
[2]微信传播问题刍议[J]. 刘颖. 电影评介. 2013(03)
[3]数字盘点2012年中国互联网[J]. 谢湖伟,刘旺喜. 传媒. 2013(01)
[4]微信VS陌陌:如何打动陌生人的心[J]. 商界(评论). 2012(11)
[5]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J]. 马伟军,冯睿. 心理科学. 2012(06)
[6]微博外交视野下的大使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例[J]. 钟新,陆佳怡,彭大伟. 国际新闻界. 2012(10)
[7]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 曹进,吕佐娜. 东南传播. 2012(09)
[8]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9]基于LBSNS的社交传播模式及其前景分析[J]. 杜立婷. 理论与现代化. 2012(04)
[10]论自媒体语言信息传播的价值裂变与解构[J]. 燕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03)
硕士论文
[1]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D]. 王娟.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27311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微信用户是否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申请统计图??由此可见,微信用户对微信社交平台上的弱关系保持了相对审慎的态度
图4-2微信社交对人际关系的积板作用统计图??李宝珊:我经常和好朋友在微信上互动,这个上面太方便了,尤其是好义个??在外地的朋友,k乂前总是隔段时间打个电话,但总是觉得错过了彼此生活中好多??好玩有意思的事情,可是通过微信,我们之间仿佛打破了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彼此之间生活在一起。??余浪:我看朋友微信社交團,想通过这个途径了解他们过得怎么样,尤其是??平时不怎么联系的,直接打电话怕没有话说,但通过微信你会很容吳发觉他们过??得好不好。??李宝珊和余浪所说的分别代表了微信社交对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维护,这种维??护在其他受访对象身上也是显而易见的,要么通过即时性的交流和相对公开化的??表达引起话题讨论,使强关系对象么间的联系更为及时,要么通过延迟性、在场??
图4-1微信用户是否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申请统计图??由此可见,微信用户对微信社交平台上的弱关系保持了相对审慎的态度。在??现实社交活动中,强、弱关系因为交往对象之间接触机率、价值认同等要素的区??别,其效果往往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强、弱关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换机制,??甚至不乏类似反目成仇、一见钟情等特殊的例子。然而,尽管微信社交是现实社??交的补充,建立在其上的强、弱关系的表现却具有特殊性,微信平台对于强、弱??关系整体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效果,强、弱关系都能在微信平台上达成维护甚至??拓展,然而基于微信好友认证、内容推送和平台互动等功能设置,微信社交更多??趋向去强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一、对强、弱关系的积板促进??在前面的论述中,己经对强关系、弱关系的界定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简单理??解,强和弱的区别也就是关系紧密与否的区别,前者所处的社会网络存在交往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微博显性结构特征的用户强关系研究[J]. 覃梦河,晋佑顺. 图书馆学研究. 2013(03)
[2]微信传播问题刍议[J]. 刘颖. 电影评介. 2013(03)
[3]数字盘点2012年中国互联网[J]. 谢湖伟,刘旺喜. 传媒. 2013(01)
[4]微信VS陌陌:如何打动陌生人的心[J]. 商界(评论). 2012(11)
[5]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J]. 马伟军,冯睿. 心理科学. 2012(06)
[6]微博外交视野下的大使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例[J]. 钟新,陆佳怡,彭大伟. 国际新闻界. 2012(10)
[7]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 曹进,吕佐娜. 东南传播. 2012(09)
[8]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党昊祺. 东南传播. 2012(07)
[9]基于LBSNS的社交传播模式及其前景分析[J]. 杜立婷. 理论与现代化. 2012(04)
[10]论自媒体语言信息传播的价值裂变与解构[J]. 燕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03)
硕士论文
[1]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D]. 王娟.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27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2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