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视阈下媒体对临终关怀报道的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05:54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统一规范来看,早在本世纪初,中国业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已然对国家的政策、法律、制度规范等产生默化潜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临终关怀已经发展成临床、养老等医学范畴内一个新的需求。但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临终关怀被引入中国,发展滞后,面临着各种问题。作为社会守望者的新闻媒体,特别是传播理性思考的报纸媒体,在议程的设置中能够直接影响公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第一章节中,本研究从健康传播的视阈下出发,以框架作为研究理论,选自1988年至2018年间国内报纸媒体对临终关怀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临终关怀议题是如何被建构,又有何特征,最后再对其报道框架进行反思与改进。在第二章节中,以选取抽样后的475篇临终关怀为议题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从内容分析法出发,对报道数量、日期、地区分布、新闻体裁等类目逐一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第三章节中,在对样本进行整理归纳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对主题框架、新闻图式与叙述框架进行分析;在第四章节中,对历年来临终关怀报道框架的牵制要素进行探究,此基础上,找出临终关怀报道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报道框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
【文章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临终关怀相关报道历年分布图
临终关怀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在此期间,临终关怀议题初次被纳入国家议程,成为“至下而上”的发展政策。此后,对临终关怀的报道遍地开花,包括各个省级地级市甚至是县级媒体。于是,2012 年国内媒体对临终关怀的报道数量达到历年最高——64 篇。2.2.2 报道日期:清明节前后大幅度增多新闻媒体对同类事件的集中报道,往往需要媒体部门从当时的政府、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百姓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基层调查和走访。换言之,通过对 1988 年至 2018 年这三十一年间报道日期的归纳整理,通过观察各类媒体在某一时段对临终关怀议题的集中报道程度,不仅可以反映政府、百姓在某一时间段对临终关怀议题的关注度,并且,在某一时段的集中报道,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媒体的一种报道理念。
图 2.3 临终关怀报道地区分布图从地区分布图可以观察到,临终关怀议题报道频率最高的城市是广东、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前三位。通过地区分布图得知,临终关怀议题报道与报刊所在地的确存在关联性。除了西藏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临终关怀报道地区覆盖了全国 23 个省、4 个直辖市、4 自治区以及 1 个香港特别行政区。临终关怀报道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南至广东,北至辽宁,同时涵盖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报道地区分布位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上海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其中,报道数量最多的广东就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人们收入越高,报纸的阅读率也就越高。媒体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临终关怀作为医疗领域的一个新需求,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因此当地媒体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健康传播信息对受众健康行为影响之实证研究——基于饮食行为倾向的实验[J]. 陈致中,黄荟云,陈嘉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7)
[2]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 刘继同,袁敏. 社会工作. 2016(02)
[3]健康传播研究的理论关照、模型构建与创新要素[J]. 闫婧,李喜根. 国际新闻界. 2015(11)
[4]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挑战、问题与对策[J]. 潘屹. 探索. 2015(04)
[5]健康传播发展的三个理论维度[J]. 吴迪. 当代传播. 2014(04)
[6]从《大公报·医学周刊》看民国时期现代卫生观念的传播[J]. 刘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5)
[7]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 肖伟. 国际新闻界. 2010(12)
[8]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 陈阳. 国际新闻界. 2007(04)
[9]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J]. 夏倩芳,张明新.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02)
[10]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J]. 潘晓凌,乔同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同性恋新闻报道研究[D]. 李昊楠.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健康传播的非科学性研究[D]. 常丽双.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2029
【文章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临终关怀相关报道历年分布图
临终关怀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在此期间,临终关怀议题初次被纳入国家议程,成为“至下而上”的发展政策。此后,对临终关怀的报道遍地开花,包括各个省级地级市甚至是县级媒体。于是,2012 年国内媒体对临终关怀的报道数量达到历年最高——64 篇。2.2.2 报道日期:清明节前后大幅度增多新闻媒体对同类事件的集中报道,往往需要媒体部门从当时的政府、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百姓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基层调查和走访。换言之,通过对 1988 年至 2018 年这三十一年间报道日期的归纳整理,通过观察各类媒体在某一时段对临终关怀议题的集中报道程度,不仅可以反映政府、百姓在某一时间段对临终关怀议题的关注度,并且,在某一时段的集中报道,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媒体的一种报道理念。
图 2.3 临终关怀报道地区分布图从地区分布图可以观察到,临终关怀议题报道频率最高的城市是广东、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前三位。通过地区分布图得知,临终关怀议题报道与报刊所在地的确存在关联性。除了西藏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临终关怀报道地区覆盖了全国 23 个省、4 个直辖市、4 自治区以及 1 个香港特别行政区。临终关怀报道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南至广东,北至辽宁,同时涵盖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报道地区分布位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上海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其中,报道数量最多的广东就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人们收入越高,报纸的阅读率也就越高。媒体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临终关怀作为医疗领域的一个新需求,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因此当地媒体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健康传播信息对受众健康行为影响之实证研究——基于饮食行为倾向的实验[J]. 陈致中,黄荟云,陈嘉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7)
[2]中国大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前瞻[J]. 刘继同,袁敏. 社会工作. 2016(02)
[3]健康传播研究的理论关照、模型构建与创新要素[J]. 闫婧,李喜根. 国际新闻界. 2015(11)
[4]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挑战、问题与对策[J]. 潘屹. 探索. 2015(04)
[5]健康传播发展的三个理论维度[J]. 吴迪. 当代传播. 2014(04)
[6]从《大公报·医学周刊》看民国时期现代卫生观念的传播[J]. 刘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5)
[7]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 肖伟. 国际新闻界. 2010(12)
[8]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 陈阳. 国际新闻界. 2007(04)
[9]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J]. 夏倩芳,张明新.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02)
[10]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J]. 潘晓凌,乔同舟.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同性恋新闻报道研究[D]. 李昊楠.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健康传播的非科学性研究[D]. 常丽双.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2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3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