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手机媒介对冀东平原农村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 ————以韩坨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7 13: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等多种科技手段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体现了党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7年12月为止,中国农村网民人数为2.09亿,占总体网民的27%,较2016年底增加793万人”。最新的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1.70亿,手机网民占农村总体网民的87.1%”。数据表明互联网技术已经在乡村社会取得较大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结合,演变为大众化媒介,被农民广泛使用。在农村信息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手机媒介进入冀东平原农村日常生活并在村庄日常生活中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冀东平原中一个典型的村落同时也是笔者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韩坨村作为调研地点,探究手机媒介对冀东农村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大众传播效果理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问题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探究韩坨村村民手机媒介的使用情况。本文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辅之以调查问卷探究手机媒介对村民日常生活三个层面的影响,即探究手机媒介对韩坨村日常消费、日常交往和日常观念的影响。...

【文章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参与式观察法
        三、深度访谈法
        四、文献法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借鉴与启发意义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手机媒介
        二、日常生活
第一章 研究地区概况及其传统日常生活
    第一节 冀东平原农村概况
    第二节 韩坨村概况
        一、自然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通信概况
        四、文化环境
        五、人口概况
    第三节 90年代韩坨村的日常生活
        一、韩坨村的日常消费
        二、韩坨村的日常交往
        三、韩坨村的日常观念
第二章 韩坨村手机媒介发展及使用情况
    第一节 韩坨村手机媒介发展情况
        一、进入阶段
        二、普及阶段
        三、融入日常生活阶段
    第二节 韩坨村村民手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
        一、样本情况
        二、韩坨村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
        三、韩坨村村民使用手机媒介的动机
        四、韩坨村村民使用手机媒介的内容偏好
        五、韩坨村村民手机媒介使用的总体特征
第三章 手机媒介对韩坨村村民日常消费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手机
        一、提供新的消费渠道和支付方式
        二、助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二节 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手机媒介
        一、促进村民日常服饰时尚化
        二、促进村民饮食习惯健康化
        三、引导村民改善家居环境
        四、便利村民日常出行
第四章 手机媒介对韩坨村村民日常交往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手机媒介对韩坨村家庭内部交往的影响
        一、促进夫妻沟通便利代际联系
        二、扩大知识鸿沟加剧代际隔阂
    第二节 手机媒介对韩坨村人际传播的影响
        一、重构村里的意见领袖
        二、增进人际交往同时形成交往壁垒
        三、密切邻里联系也造成村民信息干扰
    第三节 手机媒介促进日常交往向非日常交往转变
        一、现实交往与虚拟社交结合
        二、封闭交往空间向开放交往空间转变
        三、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并存
第五章 手机媒介对韩坨村村民日常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手机媒介对村民家庭习俗观念的影响
        一、促进村民婚恋观念自由化
        二、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进程
    第二节 手机媒介对村民生活观念的影响
        一、增强村民的消费维权意识
        二、强化村民的环保观念
        三、加强村民的公民意识
    第三节 手机媒介对村民乡土观的影响
        一、乡土气息减弱
        二、乡村社会记忆弱化
        三、安土重迁观念淡化
结语
    一、总结
    二、思考与建议
    三、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互动与现实路径 [J]. 黄艾,熊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手机媒介在农村的“双刃剑”效应——韩家庄村手机使用实地调查 [J]. 温家林.  文化与传播. 2017(04)
[3]媒介场景中的农村社会交往——对姜东村的田野调查 [J]. 刘展.  当代传播. 2017(04)
[4]新媒介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 [J]. 马育菲,李采霞,朱林聪.  学园. 2014(14)
[5]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日常生活理论视阈 [J]. 谢加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论新农村媒介传播“瓶颈”的突破 [J]. 戴文红.  新闻界. 2007(03)
[7]媒介使用与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对湖南浏阳农村的实证研究 [J]. 张铮,周明洁.  国际新闻界. 2007(05)

硕士论文
[1]埝墕村村民大众媒介使用调查研究[D]. 王雨苗.西北大学. 2017
[2]农村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D]. 唐玮.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3]新媒介背景下农村居民媒介接触情况调查研究[D]. 乔玲.河北大学. 2017
[4]新媒介视域下乡村社会交往变迁[D]. 王海森.安徽大学. 2016
[5]手机媒介对农村社会交往方式的重构[D]. 姜彩杰.安徽大学. 2013
[6]传播媒介与乡村居民的社会交往转型[D]. 张静华.复旦大学. 2012
[7]日常生活理论视角下的村落变迁研究[D]. 杨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新媒介技术与农民生活品质之关联性研究[D]. 邓情予.成都理工大学. 2012
[9]手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推进器[D]. 赵海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10]媒介生态视点下的东北农村地区手机使用研究[D]. 张瑜.东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0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40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