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品牌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05:20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传统民族节庆,打造“壮族三月三”节庆品牌,对于建设广西文化强区,发展广西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壮族三月三”的历史文化、节俗活动已有不少研究,但以品牌传播为视角的成果较少,其品牌发展现状、传播模式亟待总结。本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结合具体实际,对“壮族三月三”的品牌发展历程进行划分,其次以经典的传播学模式为理论指导,对“壮族三月三”品牌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及传播渠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梳理,总结出现阶段的问题所在,第三部分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参考,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以韩国江陵端午祭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在办节模式上的差异及不同,提出“壮族三月三”品牌的优化模式,即从仪式、媒介、创新三个方面实现提升。传统节庆品牌的打造方式与其他类型的品牌开发模式不同,除了注重经济效益以外,更应该发挥节庆对于成风化人、维系民族记忆、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在传播模式的创新上,组织者应重视节庆仪式化场域的构建,加大对节庆内涵的挖掘与创新,并借助新媒体等渠道进行“亲民化”传播,以此唤醒人们心中的文化认同,使节庆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品牌优化研究


图2—1南宁市武鸣区举办的“抢花炮”活动(笔者摄)??

壮族,品牌发展,历程


妒垦?宦畚墓阄鳌白匙迦?氯?苯谇炱放朴呕?芯浚崳?麵??图2—1南宁市武鸣区举办的“抢花炮”活动(笔者摄)??三、“壮族三月三”的符号系统??品牌包含着特定意义的符号和符号系统,符号作为一种抽象印记,凝聚了一??个品牌中最显著的特征。“壮族三月三”历史悠久,拥有许多独具特色民风民俗,??如“骆越王祭祀大典”、“龙母祈福”、歌圩对歌以及抛绣球、抢花炮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民俗项目是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的节庆系??统。例如,壮族人民认为,由红蓝草、艾草、黄饭花、枫叶、菠菜等自然植物制??成的五色糯米饭能强健体魄,祛除疾病,这种饮食习惯与抢花炮等活动中所推崇??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其次,绣球作为壮族文化的特色符号,既是体育竞赛中的??物品,也是壮族男女间传情达意的媒介。在传统的对歌场上,经常能看到壮族男??女将绣球作为爱情的见证

审美人类学,文化符号,主客,民国时期


?全国性?国际性??图2—2?“壮族三月三”品牌发展历程??—V摸索中的萌芽期(1983年-1992年)??(一)节庆生命力顽强,群众基础深厚??“三月三”节庆在传入广西后,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在很长一段??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P传输在广西“壮族三月三”大直播中的应用[J]. 李宇,龙海东,石健飞.  中国有线电视. 2018(07)
[2]“壮族三月三”节庆互动仪式要素及其民族认同意义分析——以广西W区为例[J]. 严奕.  新西部. 2018(17)
[3]品牌传播理论建构的主体性、史学观和思维变革[J]. 舒咏平,肖雅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1)
[4]以节庆仪式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霍垒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7(06)
[5]韩国非遗音乐的传承模式研究——以江陵端午祭为例[J]. 钟芳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03)
[6]“壮族三月三”歌节传统及其节庆文化品牌构建[J]. 张利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7]广西“壮族三月三”与文化发展研讨会综述[J]. 吕晨.  歌海. 2017(03)
[8]媒介化社会与藏族传统节日文化变迁——以2015年拉萨藏历新年为例[J]. 林晓华,邱艳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8)
[9]西方节日在我国有效传播的归因及规律研究[J]. 匡野,陆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4)
[10]关于京族哈节节庆文化传播问题研究[J]. 陈茜.  新闻传播. 2016(06)

博士论文
[1]神圣与狂欢[D]. 侯小纳.云南大学 2015
[2]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D]. 王春芳.武汉大学 2013
[3]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 曾军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云南少数民族节庆的品牌建设与品牌管理[D]. 杜筱莹.昆明理工大学 2014
[2]第五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节庆传播策划方案[D]. 施祎侃.浙江大学 2014
[3]现代节庆旅游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 樊敬丹.华侨大学 2013
[4]节庆活动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播的影响[D]. 曹天府.兰州大学 2013
[5]湖南红色旅游品牌传播研究[D]. 朱微.湖南大学 2013
[6]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研究[D]. 王莹.云南大学 2011
[7]山西旅游传播的“5W”研究[D]. 吴晶晶.山西大学 2010
[8]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D]. 唐楠.华中师范大学 2009
[9]旅游节庆的品牌化研究[D]. 苏静.四川师范大学 2008
[10]现代节庆品牌管理研究[D]. 张佳佳.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41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41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