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05:53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日益重视,我国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大众传媒方面,以呈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在新形势下承担起了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巩固文化自强,形塑文化认同的媒体责任。同时,在叙事理论的发展渐趋成熟与完善的今天,类别丰富、形态多样的电视节目样本为叙事的研究开拓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优质的研究文本。将叙事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中,不仅为电视叙事以及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后续发展注入新的宝贵能量。本篇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此部分的内容包括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的论述,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说明,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创新点,明确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思路。第一章是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概述。由对文化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简要分析,进而引出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概念的界定。笔者结合后现代叙事学理论中叙事“语境”的研究方法,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历史的衍变轨迹和当下的发展语境进行了整理和归...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经典叙事学二分法本文研究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由经典叙事学的“二分法”来看,“文化”
节目的主持人选用了山东卫视的新生代主持人王晓龙,他以一个活四射的大男孩的形象带动起节目现场的火热,调动观众情绪并引领观众进入目,奠定了节目轻松活力的节目气氛。而节目的出题人则选用了一名来自台湾节目主持人—寇乃馨,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寇乃馨的名字也许略显陌生。已人母的她在节目中能够很好照顾到了小选手们的情绪,经常用伴有惊喜与崇拜意的赞美给予参赛小选手们以极大鼓励,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答题热情。并且,目中的她多身着粉色系的公主裙,尽显温柔与亲和的形象,加之其甜美的嗓甜甜的微笑和带有台式发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观众的整体感觉更像一位柔且略萌的邻家姐姐。王晓龙与寇乃馨这样有朝气和青春活力的主持组合放置“小名士”少年争霸的叙事语境中毫不违和,反而与节目专门针对 18 岁以下少年群体这一受众定位设计相得益彰,让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竞技游戏中畅游学经典、收获知识。
图 3-2 相同节目形态,不同节目定位和目标群体,不同主持人的着装风格比较作为叙事者的主持人经常以单独的个体出现,并直接面对摄像机,因此他的外貌、神态、气质、服饰、造型、语调、手势都在向受众传递着叙事信息持人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外,其外在形象的包装塑造也会与叙事环境成某种呼应的关系,符合节目的整体气质,并且这种造型原则和视觉语言也是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一种较为隐藏的叙事策略之一。2、作为表达者的嘉宾节目嘉宾一般来说都是作为节目的叙事主体出现,是叙事文本的主要表者。由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形态多样,嘉宾的参与形式也各不相同,同一嘉还兼具着多重叙事身份。例如在文化竞技类节目中,嘉宾包括了参赛选手和点嘉宾,参赛选手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竞赛”的故事叙事,展现个人特点,讲个人故事,而点评嘉宾则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补充和延伸着叙事文本的内在文化情感类节目中,嘉宾既可以是叙事者也可以是表演者,例如《见字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演变特征透视[J]. 李霞. 当代电视. 2018(03)
[2]由单一到多面: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转型升级[J]. 宋彦丽. 视听. 2018(02)
[3]深化供给侧改革当“以受众为中心”[J]. 郭之文,吴继荣. 传媒观察. 2018(02)
[4]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人文情怀探析[J]. 张丽燕. 中国电视. 2018(02)
[5]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学审视[J]. 李正良,田淼琪. 电视研究. 2017(12)
[6]文化类综艺节目“清流”流向何方[J]. 张妮. 当代电视. 2017(11)
[7]诗词文化的多维建构——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J]. 纪腾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7)
[8]《国宝档案》的传播特色与艺术价值[J]. 郝娃. 新闻战线. 2017(16)
[9]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J]. 颜梅,何天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7)
[10]《见字如面》传播学分析[J]. 周丽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20)
博士论文
[1]中国电视文化身份的新世纪转向[D]. 刘婷.吉林大学 2015
[2]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 熊波.武汉大学 2013
[3]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D]. 吴红雨.复旦大学 2008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D]. 周亭.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拓展策略研究[D]. 马志杰.西北大学 2017
[2]网络娱乐类谈话节目《奇葩说》的叙事研究[D]. 崔绪军.辽宁大学 2016
[3]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故事化叙事研究[D]. 秦杰.曲阜师范大学 2016
[4]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 蒋婷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6
[5]央视《等着我》节目的叙事策略研究[D]. 宋金慧.安徽大学 2016
[6]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传播研究[D]. 王丽君.河北经贸大学 2015
[7]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元素研究[D]. 徐富霜.南京大学 2014
[8]电视益智节目的叙事学研究[D]. 郑雁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群体脱口秀节目叙事机制研究[D]. 张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10]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D]. 张雨.曲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7793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经典叙事学二分法本文研究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由经典叙事学的“二分法”来看,“文化”
节目的主持人选用了山东卫视的新生代主持人王晓龙,他以一个活四射的大男孩的形象带动起节目现场的火热,调动观众情绪并引领观众进入目,奠定了节目轻松活力的节目气氛。而节目的出题人则选用了一名来自台湾节目主持人—寇乃馨,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寇乃馨的名字也许略显陌生。已人母的她在节目中能够很好照顾到了小选手们的情绪,经常用伴有惊喜与崇拜意的赞美给予参赛小选手们以极大鼓励,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答题热情。并且,目中的她多身着粉色系的公主裙,尽显温柔与亲和的形象,加之其甜美的嗓甜甜的微笑和带有台式发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观众的整体感觉更像一位柔且略萌的邻家姐姐。王晓龙与寇乃馨这样有朝气和青春活力的主持组合放置“小名士”少年争霸的叙事语境中毫不违和,反而与节目专门针对 18 岁以下少年群体这一受众定位设计相得益彰,让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竞技游戏中畅游学经典、收获知识。
图 3-2 相同节目形态,不同节目定位和目标群体,不同主持人的着装风格比较作为叙事者的主持人经常以单独的个体出现,并直接面对摄像机,因此他的外貌、神态、气质、服饰、造型、语调、手势都在向受众传递着叙事信息持人除了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外,其外在形象的包装塑造也会与叙事环境成某种呼应的关系,符合节目的整体气质,并且这种造型原则和视觉语言也是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一种较为隐藏的叙事策略之一。2、作为表达者的嘉宾节目嘉宾一般来说都是作为节目的叙事主体出现,是叙事文本的主要表者。由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形态多样,嘉宾的参与形式也各不相同,同一嘉还兼具着多重叙事身份。例如在文化竞技类节目中,嘉宾包括了参赛选手和点嘉宾,参赛选手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竞赛”的故事叙事,展现个人特点,讲个人故事,而点评嘉宾则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补充和延伸着叙事文本的内在文化情感类节目中,嘉宾既可以是叙事者也可以是表演者,例如《见字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演变特征透视[J]. 李霞. 当代电视. 2018(03)
[2]由单一到多面: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转型升级[J]. 宋彦丽. 视听. 2018(02)
[3]深化供给侧改革当“以受众为中心”[J]. 郭之文,吴继荣. 传媒观察. 2018(02)
[4]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人文情怀探析[J]. 张丽燕. 中国电视. 2018(02)
[5]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学审视[J]. 李正良,田淼琪. 电视研究. 2017(12)
[6]文化类综艺节目“清流”流向何方[J]. 张妮. 当代电视. 2017(11)
[7]诗词文化的多维建构——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J]. 纪腾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7)
[8]《国宝档案》的传播特色与艺术价值[J]. 郝娃. 新闻战线. 2017(16)
[9]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J]. 颜梅,何天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7)
[10]《见字如面》传播学分析[J]. 周丽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20)
博士论文
[1]中国电视文化身份的新世纪转向[D]. 刘婷.吉林大学 2015
[2]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 熊波.武汉大学 2013
[3]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D]. 吴红雨.复旦大学 2008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D]. 周亭.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拓展策略研究[D]. 马志杰.西北大学 2017
[2]网络娱乐类谈话节目《奇葩说》的叙事研究[D]. 崔绪军.辽宁大学 2016
[3]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故事化叙事研究[D]. 秦杰.曲阜师范大学 2016
[4]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 蒋婷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6
[5]央视《等着我》节目的叙事策略研究[D]. 宋金慧.安徽大学 2016
[6]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传播研究[D]. 王丽君.河北经贸大学 2015
[7]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元素研究[D]. 徐富霜.南京大学 2014
[8]电视益智节目的叙事学研究[D]. 郑雁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群体脱口秀节目叙事机制研究[D]. 张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10]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D]. 张雨.曲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7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6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