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外国人参演的央视春晚节目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23:11
  作为中国主流媒体CCTV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简称“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已成功走过三十多年。2013年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提出把春晚定位为国家项目,希望集全社会力量来办春晚,显示出春晚的巨大影响力。春晚在开办初期就已有外国人参与表演。例如1988年,来自南斯拉夫的卡尔罗参演相声《对话趣谈》,笑料百出;1989年,在华留学生桑样与相声演员冯巩合作表演京剧《苏三起解》,外国人唱中国戏曲在当时是十分新鲜的,展现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进入21世纪,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春晚邀请外国人参演的频率有所上升,请外国人参演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在2018年春晚中,外国参演者(团体)数量多达22个,此届春晚也成为至今为止外国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春晚渐渐成为全世界人民一同欢庆的盛会,越发呈现出“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外国人参加春晚是中外关系显性表达的一个直接途径,外国演员具有国际性,是外来文化的一种“符号”,参演春晚也为根植于传统春节的晚会带来一定的开放性,符合春晚“开门办春晚”的自我定位。开放的定位机制使得春晚不再仅是展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舞台...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外国人参演的央视春晚节目研究


图2-3参演国别数量(1983-2018)??从上述表格数据可看出参演春晚的外国人的国别数量呈波动性上升,在??

比重,国别,节目,语言类


00々LnCD?卜?COCn〇T ̄ICMC〇'^LnCD?卜?COOJO^HCNCO?寸?LDCD?卜?COCDOtHCNJCO?对?LOUD?卜?CO??COCOCOOOCOODCOCna^CDCnCTJCDa^CDO^CDOOOOOOOOOOT-)^—??图2-3参演国别数量(1983-2018)??从上述表格数据可看出参演春晚的外国人的国别数量呈波动性上升,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为20,日益呈现出参演国多样化的趋势;同时2018年春晚??中外国人参演的节目数量为6约为参演国别数量的二分之一,可见单位节目中??外国国别数量与演员所占比重都有所提高。??2,4%??心6,12*?■_??SSK??语言类??9’継?維魔术类??^?一?^?戏曲类??图2-4节目类型数量及比重(1983-2018)??由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外国人参演的节目一共为50个。其中,歌舞类节??目数量达到33,占比66%;语言类节目为9,占比18%;杂技魔术类数量为6,占??比12%;戏曲类数量为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央视春晚的审美创新与品牌重塑[J]. 峻冰,蒋峰.  四川戏剧. 2018(10)
[2]游子、友人与他者:春晚舞台上的外国人形象研究[J]. 张磊,温怡芳.  新闻大学. 2018(04)
[3]央视春晚涉外节目的话语生产[J]. 杨洛琪,陈寅.  青年记者. 2017(26)
[4]联盟与超越:传播符号学的生成发展和应然指向[J]. 蒋晓丽,朱亚希.  国际新闻界. 2017(08)
[5]1990年以来外国人形象在我国电视剧中的演变研究[J]. 王玉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6)
[6]“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 陈力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春晚中的外国形象研究[J]. 陈璐.  新闻前哨. 2015(03)
[8]韩剧热播的传播符号学解析[J]. 郜书锴,王文博.  现代视听. 2014(11)
[9]“我要上春晚!”——孔子学院学员亮相“春晚”的台前幕后[J]. 孙颖,赵乐.  孔子学院. 2013(02)
[10]欢娱的臣服——春晚展演中的民族国家形象建构[J]. 马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央视春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的传播学探析[D]. 史家悦.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央视春晚小品中记者形象的呈现研究[D]. 李瑞琼.兰州大学 2014
[3]“笑”的晚会—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有限批评作为治理技术[D]. 郑书筠.复旦大学 2014
[4]央视春晚中的港澳台节目研究[D]. 付饶.上海交通大学 2014
[5]电视符号的意义形成路径研究[D]. 张乃海.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央视春晚南北文化失衡现象分析[D]. 井经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83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