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认知图式下脱贫叙事的弱隐效果与对农传播优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14 21:04
扶贫开发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乡村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主流媒体的脱贫叙事深入人心。当脱贫攻坚总目标实现后,减贫工作和社会救助还将长期化、常态化进行。而当前的全息式、沉浸式数媒环境影响到人们的信息加工与认知图式,自媒体的话语复调、价值极化变得普遍,主流新闻生产的"思维化育"难度加大。本文提出,不可忽略脱贫叙事的弱隐效果及其成因、表征。在新的认知语境下,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现代传播体系的共同发力,才能使得后续的对农传播、扶农报道更有效力并得到更大认同。
【文章来源】:传媒观察. 2020,(0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脱贫叙事:配合着社会救助的扶农传播及其话语认知
(一)脱贫叙事的意指实践:民生和国家话语的双重言说
(二)脱贫叙事的新闻理解:大国小农背景下的认知加工
二、差距何来:新认知图景下脱贫叙事的弱隐效果机理
(一)话语抵拒:多元思潮干扰与传播信任之间的区隔
(二)话语抵牾:脱贫叙事的内部局限以及解构式阅听
(三)叙事抵消:现代信息场域对主流叙事有噪音干扰
三、差距弥合:认知叙事学视角下脱贫叙事的传播优化
(一)首先,切实提升国民共识,社会排斥的改善需要媒体加冕
(二)其次,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乡村故事的讲述需要守正创新
(三)再次,多维叙事共同发力,脱贫话语的价值引领要更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J]. 何雪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2]乡村主体性与农民文化自信:乡村春晚的启示[J]. 赵月枝,龚伟亮.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2)
[3]情感何以亲近新闻业:情感与新闻客观性关系新论[J]. 袁光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0)
[4]新媒介形态下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的转型[J]. 姜红.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1)
[5]试论中国媒体的贫困报道[J]. 陈开和.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3(00)
[6]传媒公信力与公众信心凝聚[J]. 陈力丹,张勇锋. 人民论坛. 2013(05)
[7]文化与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J]. 徐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一个“差异人群”的群体素描与社会身份建构:当代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分析[J]. 李艳红.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02)
[9]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 申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09)
本文编号:3589211
【文章来源】:传媒观察. 2020,(0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脱贫叙事:配合着社会救助的扶农传播及其话语认知
(一)脱贫叙事的意指实践:民生和国家话语的双重言说
(二)脱贫叙事的新闻理解:大国小农背景下的认知加工
二、差距何来:新认知图景下脱贫叙事的弱隐效果机理
(一)话语抵拒:多元思潮干扰与传播信任之间的区隔
(二)话语抵牾:脱贫叙事的内部局限以及解构式阅听
(三)叙事抵消:现代信息场域对主流叙事有噪音干扰
三、差距弥合:认知叙事学视角下脱贫叙事的传播优化
(一)首先,切实提升国民共识,社会排斥的改善需要媒体加冕
(二)其次,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乡村故事的讲述需要守正创新
(三)再次,多维叙事共同发力,脱贫话语的价值引领要更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J]. 何雪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2]乡村主体性与农民文化自信:乡村春晚的启示[J]. 赵月枝,龚伟亮.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2)
[3]情感何以亲近新闻业:情感与新闻客观性关系新论[J]. 袁光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0)
[4]新媒介形态下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的转型[J]. 姜红.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1)
[5]试论中国媒体的贫困报道[J]. 陈开和.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3(00)
[6]传媒公信力与公众信心凝聚[J]. 陈力丹,张勇锋. 人民论坛. 2013(05)
[7]文化与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J]. 徐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一个“差异人群”的群体素描与社会身份建构:当代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分析[J]. 李艳红.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02)
[9]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 申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09)
本文编号:3589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8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