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转变·重塑:老年人在微信使用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2-02-23 03:3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信凭借其操作界面简洁、语音功能便捷、熟人网络、私密社交等特点,收获了大量稳定的用户群体。依照传统的观念,受自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群体是被新媒体浪潮边缘化的数字弱势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互联网世界之中,尝试通过互联网连结自己的社会网络。从曾经的“数字难民”到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低头族”,微信的使用丰富了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本研究旨在探究微信使用对老年人身份认同的建构问题,借鉴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将老年人的身份划分为体现个体性的自我身份和体现群体性的家庭身份、社会身份。具体研究老年人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对自我身份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老年人的家庭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微信如何重塑了老年人的社会身份等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微信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完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对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参与式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依照“目的...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文献综述
(一)老年人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研究
(二)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价值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不完全参与观察法
二、深度访谈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对象选取
二、资料获取
第二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自我身份的认同
第一节 自我呈现:主体身份的彰显
一、突出个人的真实身份
二、展现个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自我构念:自我关注与获得关注
一、关注中的自我存在感
二、关注中的肯认态度
第三节 自我赋能:掌控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一、信息获取的自主性
二、信息传播的操控力
第三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家庭身份的转变
第一节 网络家庭情境中“缺席的在场”
一、情境重构后的在场感
二、真实虚拟场景中的群体感
第二节 代际关系下传授角色的置换
一、家庭层面的数字代沟
二、后喻文化背景下的数字反哺
第三节 家庭辈分中权威身份的消解
一、游戏化的家庭互动活动
二、平等的家庭对话空间
第四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社会身份的重塑
第一节 重新建立多元网络话语体系
一、基于图像的老年话语体系
二、基于文字和链接的话语体系
第二节 重新发现多种社会参与方式
一、老年社群身份的强化
二、社会化媒体的融入程度加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2]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 赵娜,邝木子. 传媒. 2018(22)
[3]从个体认同到国家认同:一个社会心理路径[J]. 柴民权,管健.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1)
[4]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 彭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游戏中建构的身份认同——基于对13位《王者荣耀》新生代农民工玩家的访谈[J]. 方晓恬,窦少舸.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1)
[6]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符号、修辞与话语[J]. 屈济荣,李异平. 编辑之友. 2018(10)
[7]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J]. 周裕琼,林枫. 国际新闻界. 2018(09)
[8]数字弱势群体的崛起: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周裕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7)
[9]微信中的民族意识呈现与认同构建:基于一个彝族微信群的考察[J]. 张媛,文霄. 国际新闻界. 2018(06)
[10]从中老年表情包看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J]. 黄钟军,潘路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4)
硕士论文
[1]老年人遇见新媒体: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媒介生活[D]. 陈坤.安徽大学 2017
[2]大学生自我构念、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陈斯颖.西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4079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文献综述
(一)老年人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研究
(二)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价值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不完全参与观察法
二、深度访谈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对象选取
二、资料获取
第二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自我身份的认同
第一节 自我呈现:主体身份的彰显
一、突出个人的真实身份
二、展现个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自我构念:自我关注与获得关注
一、关注中的自我存在感
二、关注中的肯认态度
第三节 自我赋能:掌控信息的主观能动性
一、信息获取的自主性
二、信息传播的操控力
第三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家庭身份的转变
第一节 网络家庭情境中“缺席的在场”
一、情境重构后的在场感
二、真实虚拟场景中的群体感
第二节 代际关系下传授角色的置换
一、家庭层面的数字代沟
二、后喻文化背景下的数字反哺
第三节 家庭辈分中权威身份的消解
一、游戏化的家庭互动活动
二、平等的家庭对话空间
第四章 微信使用与老年人社会身份的重塑
第一节 重新建立多元网络话语体系
一、基于图像的老年话语体系
二、基于文字和链接的话语体系
第二节 重新发现多种社会参与方式
一、老年社群身份的强化
二、社会化媒体的融入程度加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J]. 孙玮. 国际新闻界. 2018(12)
[2]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 赵娜,邝木子. 传媒. 2018(22)
[3]从个体认同到国家认同:一个社会心理路径[J]. 柴民权,管健.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1)
[4]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 彭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游戏中建构的身份认同——基于对13位《王者荣耀》新生代农民工玩家的访谈[J]. 方晓恬,窦少舸.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1)
[6]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符号、修辞与话语[J]. 屈济荣,李异平. 编辑之友. 2018(10)
[7]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J]. 周裕琼,林枫. 国际新闻界. 2018(09)
[8]数字弱势群体的崛起: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周裕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07)
[9]微信中的民族意识呈现与认同构建:基于一个彝族微信群的考察[J]. 张媛,文霄. 国际新闻界. 2018(06)
[10]从中老年表情包看网络空间的群体身份区隔[J]. 黄钟军,潘路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4)
硕士论文
[1]老年人遇见新媒体: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媒介生活[D]. 陈坤.安徽大学 2017
[2]大学生自我构念、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陈斯颖.西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40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4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