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观视阈下西和县乞巧节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8 11:25
乞巧文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极富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文化。其在全国范围的流传各有特点,在不同地域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表象。其中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因仪式内容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流传时间持久的特点,被誉为中国乞巧风俗的“活化石”。本篇论文从传播学领域的仪式观理论出发,以节日仪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辅以田野调查的方法,将西和县“乞巧节”的传播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乞巧节”的歌舞、象征符号以及场域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仪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传播元素,进一步领悟审视一项仪式对于当地民众、社会的影响。笔者在初步了解此项节日的历史背景之后,首先描述了当地节日仪式中歌舞表演概况,研究了以歌舞形式为传播手段的表现功能;第二,节日活动中所带来的情感传播,呈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混溶状态,挑战了宗教研究中的圣/俗感情二分法,人们通过这场轻松愉快的活动打通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壁垒;第三,西和县作为乞巧仪式的生成与传播的核心,在节日期间建构了一种反结构化的社会空间,形成信仰的共同圈,将个体与群体交互,让女性群体跨出“门槛”;第四,论文从符号的象征性与传播符号的呈现出发,将仪式看作一个系统,分...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选题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西和“乞巧节”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出生土壤:西和小城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成长足迹:西和“乞巧节”的历史与演变
第三节 热闹节日:西和“乞巧节”的活动内容
第二章 西和乞巧仪式中的歌舞传播
第一节 舞动的信仰:乞巧歌舞的概况
第二节 歌舞:人神交流下神圣情感的产物
第三节 歌舞的独特传播功能
第三章 “圣”与“俗”的混融:西和乞巧仪式中的情感传播
第一节 社会角色情感与个体角色情感的共存
第二节 悠悠乞巧情,千年女儿梦:仪式中的女性情感表达
第三节 颠覆日常:外在的狂耍式与情感的宣泄
第四章 突破与拓展:西和乞巧仪式传播的新场域
第一节 群体空间:以“巧娘娘”信仰为核心的圈子
第二节 特殊阈限空间:“让妇女跨出门槛”
第三节 反结构的传播空间:个体与群体的交互
第五章 西和“乞巧节”的传播符号呈现与解读
第一节 西和“乞巧节”中的传播符号及文化表达
第二节 西和乞巧仪式中符号元素的生活隐喻
第三节 节日象征符号与地域文化
第六章 西和“乞巧节”仪式传播的变化与价值反思
第一节 “乞巧节”的传播特点与变化
第二节 节日仪式创造地方“共同体”
第三节 仪式促进民俗文化的延伸与继续
第四节 西和“乞巧节”仪式传播的问题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访谈人物代码表
附件二:访谈提纲
附件三:访谈日志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邓菁. 领导科学论坛. 2018(07)
[2]春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J]. 吴建琛. 学校管理. 2018(01)
[3]春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J]. 吴建琛. 学校管理. 2018 (01)
[4]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探寻[J]. 王旭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5]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J]. 黄永林,孙佳. 民俗研究. 2018(01)
[6]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所蕴的道德教育[J]. 董震宇. 考试周刊. 2018(01)
[7]中国传统节日海外传播的内容优化与渠道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J]. 陈璐. 传媒观察. 2017(09)
[8]文化符号与节日景观——“双十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 常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4)
[9]新媒体语境下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构与创新[J]. 袁玮. 今传媒. 2016(12)
[10]以传播的仪式观解读“9·3”胜利日大阅兵[J]. 冯菲. 视听. 2016(08)
博士论文
[1]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 周鸿雁.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仪式观视角下陕北地区庙会文化传播研究[D]. 马智龙.西北大学 2017
[2]传播仪式观角度下的山西洪洞“走亲”习俗分析[D]. 苏婷婷.广西大学 2017
[3]失序时代的传播—“传播仪式观”研究[D]. 李冬.中国政法大学 2017
[4]西和“乞巧节”及其民俗音乐乞巧歌之研究[D]. 王艳艳.西北民族大学 2017
[5]鄂温克族“瑟宾节”与节日中的音乐[D]. 李虹儒.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6]运用传统节日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 丁玉峰.西南大学 2016
[7]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天猫“双十一”的消费文化建构研究[D]. 吕文强.兰州大学 2016
[8]回族开斋节的仪式传播研究[D]. 蒲国鑫.西北大学 2016
[9]仪式观视域下的茶文化认同和传播[D]. 刘茜.山东大学 2015
[10]仪式观视角下的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研究[D]. 谷艺萌.西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56941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选题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西和“乞巧节”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出生土壤:西和小城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成长足迹:西和“乞巧节”的历史与演变
第三节 热闹节日:西和“乞巧节”的活动内容
第二章 西和乞巧仪式中的歌舞传播
第一节 舞动的信仰:乞巧歌舞的概况
第二节 歌舞:人神交流下神圣情感的产物
第三节 歌舞的独特传播功能
第三章 “圣”与“俗”的混融:西和乞巧仪式中的情感传播
第一节 社会角色情感与个体角色情感的共存
第二节 悠悠乞巧情,千年女儿梦:仪式中的女性情感表达
第三节 颠覆日常:外在的狂耍式与情感的宣泄
第四章 突破与拓展:西和乞巧仪式传播的新场域
第一节 群体空间:以“巧娘娘”信仰为核心的圈子
第二节 特殊阈限空间:“让妇女跨出门槛”
第三节 反结构的传播空间:个体与群体的交互
第五章 西和“乞巧节”的传播符号呈现与解读
第一节 西和“乞巧节”中的传播符号及文化表达
第二节 西和乞巧仪式中符号元素的生活隐喻
第三节 节日象征符号与地域文化
第六章 西和“乞巧节”仪式传播的变化与价值反思
第一节 “乞巧节”的传播特点与变化
第二节 节日仪式创造地方“共同体”
第三节 仪式促进民俗文化的延伸与继续
第四节 西和“乞巧节”仪式传播的问题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访谈人物代码表
附件二:访谈提纲
附件三:访谈日志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邓菁. 领导科学论坛. 2018(07)
[2]春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J]. 吴建琛. 学校管理. 2018(01)
[3]春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J]. 吴建琛. 学校管理. 2018 (01)
[4]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探寻[J]. 王旭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5]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J]. 黄永林,孙佳. 民俗研究. 2018(01)
[6]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所蕴的道德教育[J]. 董震宇. 考试周刊. 2018(01)
[7]中国传统节日海外传播的内容优化与渠道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J]. 陈璐. 传媒观察. 2017(09)
[8]文化符号与节日景观——“双十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 常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4)
[9]新媒体语境下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构与创新[J]. 袁玮. 今传媒. 2016(12)
[10]以传播的仪式观解读“9·3”胜利日大阅兵[J]. 冯菲. 视听. 2016(08)
博士论文
[1]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 周鸿雁.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仪式观视角下陕北地区庙会文化传播研究[D]. 马智龙.西北大学 2017
[2]传播仪式观角度下的山西洪洞“走亲”习俗分析[D]. 苏婷婷.广西大学 2017
[3]失序时代的传播—“传播仪式观”研究[D]. 李冬.中国政法大学 2017
[4]西和“乞巧节”及其民俗音乐乞巧歌之研究[D]. 王艳艳.西北民族大学 2017
[5]鄂温克族“瑟宾节”与节日中的音乐[D]. 李虹儒.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6]运用传统节日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 丁玉峰.西南大学 2016
[7]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天猫“双十一”的消费文化建构研究[D]. 吕文强.兰州大学 2016
[8]回族开斋节的仪式传播研究[D]. 蒲国鑫.西北大学 2016
[9]仪式观视域下的茶文化认同和传播[D]. 刘茜.山东大学 2015
[10]仪式观视角下的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研究[D]. 谷艺萌.西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56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5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