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活动中的报刊功能转变 ——基于“末次资料”中文部分的内容考察

发布时间:2022-10-08 11:43
  秉持着“没有情报,就没有胜利”的认知,日本在准备与实施侵华战争时期,为了能够深入掌握信息,曾成立多个情报机构,末次研究所确是其中之一,其负责人是末次政太郎。自1912年起,末次研究所开始在华的情报收集工作,1940年,因末次政太郎病逝,该机构的资料收集工作也截然而止,但其在华期间收集整理的大量剪报资料(“末次资料”)却被保留下来。“末次资料”选题丰富,选材范围极广,来源涉及这一时期的多种中文、日文、英文报刊,内容涉及1912-1940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进行国情教育以及历史研究将大有裨益,极具史料研究价值。日本对华侵略的意图由来已久,情报收集工作更是根深蒂固。“末次资料”跨度时间长,随着战事的推进和战争局面的不断变化,日本对华情报计划也在应势而变。与其他服务于日本政坛和军部而专门用于情报获取的机构不同,末次政太郎的初始身份是一名在华记者,而在末次资料被关注到之前,我们甚至没有听说过此情报机构的存在。也正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末次研究所在成立之初便是为日本军部提供情报资料的吗?2.面对中日两国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其资料的编辑与整理在...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关于日本情报文化及在华情报工作的研究
        (二) 关于“末次资料”的研究
        (三) 关于报刊功能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日本情报文化与《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
    第一节 情报与日本
        一、日本的情报文化
        二、末次研究所与战时日本情报机构
    第二节 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概况
        一、《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的历史渊源
        二、《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内容概况
        三、《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史料价值
第二章 作为新闻来源的“末次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信息获取功能
    第一节 内忧外患的中国
        一、军阀混战的社会
        二、笼罩在平稳面具下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身为记者的末次政太郎
        一、早年及来华经历
        二、末次政太郎的记者实践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末次资料”特点分析
        一、内容特点:事无巨细、涉猎极广
        二、编辑特点:缺乏规范性
    第四节 “末次资料”的信息获取功能
        一、对于政治形势的信息获取
        二、对于经济状况的信息获取
        三、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
        四、对于社会生活的信息获取
第三章 作为情报载体的“末次资料”: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决策服务功能
    第一节 国内外形势的转变
        一、民族矛盾的激化
        二、国共关系的变化
        三、中共两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 末次政太郎身份的转变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末次资料”特点分析
        一、内容特点:由“广”到“精”、由“局面”到“事件”
        二、编辑特点:逐步规范、严谨细致
    第四节 “末次资料”的决策服务功能
        一、政局发展与扶持汪伪的决定
        二、国共战局与日“政治诱降”国民党的决定
        三、内政经济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
第四章 作为宣传工具的“末次资料”:战争转折时期的宣传引领功能
    第一节 走向转折的中日战局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日本国内的现实情况
        三、日本对华政策
    第二节 最后三年的“末次资料”特点分析
        一、内容特点:数量骤减、范围缩小
        二、编辑特点:专业规范、主观选材
    第三节 “末次资料”的宣传引领功能
        一、对中日战况的认知引领
        二、对日本在华行动的合理性宣传
        三、对实现侵华战争必胜信念的引领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末次资料”的功能转变
    第二节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情报文化特征及养成因素溯源[J]. 蔡利妮,谢剑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4)
[2]民国时期著名记者群的报刊功能观嬗变[J]. 丁兰兰.  传播与版权. 2017(08)
[3]“皇国”的迷思:近代日本在华记者的情报活动——以末次政太郎及其《末次研究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 俞凡,谢小建.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6)
[4]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对张之洞的情报活动概述[J]. 陶祺谌.  理论月刊. 2017(03)
[5]日本情报文化:源流、特质与影响[J]. 周浩,刘强.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1)
[6]抗战时期媒体情报功能的特征、影响及成因(上)[J]. 钱晓文.  青年记者. 2016(33)
[7]抗战前日本在华新闻舆论势力的扩张与建构——以“满铁”在华新闻活动为中心的解读[J]. 齐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1)
[8]日本情报工作历史考察[J]. 付红红.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5(04)
[9]清末民初章太炎报刊功能观浅议[J]. 孙艳蕊.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3)
[10]新闻史研究视野下的“末次资料”[J]. 毛章清.  新闻春秋. 2013(02)

硕士论文
[1]日本末次研究所及其在华搜集情报资料研究[D]. 李建红.西北民族大学 2016
[2]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情报活动[D]. 吴桂艳.吉林大学 2006
[3]从“末次资料”看新闻与情报之关系[D]. 龚灏.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7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87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