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笑料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3:18
春晚从1983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每逢除夕夜都会收获极高的收视率和众多受众的关注,成为了中国独特的电视事件。春晚作为一年一度最受华人关注的晚会节目,创办之初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近些年却饱受争议,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受众对语言类节目的不满,他们认为语言类节目越来越不好笑了。以此为背景,我们针对受众对于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争议,分析了语言类节目创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它不好笑的原因。文章的写作过程中,采用了文本研究法对春晚舞台上的325个语言类节目进行梳理,对文章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运用对比研究法将春晚创办之初和最近几年的节目进行对比,明确语言类节目在笑料的创作方面有了哪些改变,以此来探讨争议所在。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网络和期刊上有关语言类节目的文章进行研读,并且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笑料研究的著作,为文章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研究语言类节目的争议,我们首先对所要研究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语言类节目在笑料创作中运用了哪些方法,以及36年来创作手段的演变,从而解决了为什么春晚语言类节目从好笑逐渐变为不好笑的问题。在探讨语言类节目中笑料的创作手段...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关研究
2.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的现状研究
3. 关于笑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之处
一、央视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
(一)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一种笑的艺术
(二)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笑果”回顾
二、不合时宜的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被笑者们
(一)能力不足方面
1. 自然本质的缺陷
2. 相对能力的不足
(二)环境异置方面
(三)自相矛盾方面
1. 说荒唐的话
2. 做矛盾的事
3.逻辑不同的缺失或夸大矛盾引发的不可笑
三、非自然的表现——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可笑之处
(一)谎言的暴露
(二)强化的执拗
(三)情景的巧合
(四)滑稽的语言手段
1. 押韵手法
2. 发音技巧和双关语
3. 反语
4. 滑稽的名字
5.语言缺乏喜剧性导致的不可笑
四、在可笑与不可笑之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笑果”创作
(一)源于生活的自然笑料式生产
(二)基于生活的再加工式笑料
(三)强行制造的“生产性笑果”
1. 生搬硬套的台词
2. 过度夸张的故事情节
3. 与真实生活剥离的不可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二○○二年“春节联欢晚会”[J]. 吕新雨. 读书. 2003(01)
[2]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近几年的收视分析[J]. 肖海峰. 市场观察. 2003(04)
[3]电视春节晚会三论——从CCTV2002春节联欢晚会说起[J]. 胡智锋 ,赵帆. 中国电视. 2002(05)
[4]普天同乐又一春——观众评说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选)[J]. 当代电视. 2006(03)
[5]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J]. 吕新雨. 读书. 2006(08)
[6]《说事》:一个小品的多维文化空间[J]. 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06(03)
[7]关于滑稽和笑的思考[J]. 杜书瀛. 汕头大学学报. 2005(02)
[8]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社会功能[J]. 郑鹏. 双语学习. 2007(05)
[9]从对立到融合——论悲剧和喜剧关系的演变[J]. 朴玉,张而立. 文艺争鸣. 2007(03)
[10]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J]. 邱沛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6)
硕士论文
[1]“笑”的晚会—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有限批评作为治理技术[D]. 郑书筠.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7757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关研究
2.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的现状研究
3. 关于笑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之处
一、央视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
(一)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一种笑的艺术
(二)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笑果”回顾
二、不合时宜的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被笑者们
(一)能力不足方面
1. 自然本质的缺陷
2. 相对能力的不足
(二)环境异置方面
(三)自相矛盾方面
1. 说荒唐的话
2. 做矛盾的事
3.逻辑不同的缺失或夸大矛盾引发的不可笑
三、非自然的表现——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可笑之处
(一)谎言的暴露
(二)强化的执拗
(三)情景的巧合
(四)滑稽的语言手段
1. 押韵手法
2. 发音技巧和双关语
3. 反语
4. 滑稽的名字
5.语言缺乏喜剧性导致的不可笑
四、在可笑与不可笑之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笑果”创作
(一)源于生活的自然笑料式生产
(二)基于生活的再加工式笑料
(三)强行制造的“生产性笑果”
1. 生搬硬套的台词
2. 过度夸张的故事情节
3. 与真实生活剥离的不可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二○○二年“春节联欢晚会”[J]. 吕新雨. 读书. 2003(01)
[2]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近几年的收视分析[J]. 肖海峰. 市场观察. 2003(04)
[3]电视春节晚会三论——从CCTV2002春节联欢晚会说起[J]. 胡智锋 ,赵帆. 中国电视. 2002(05)
[4]普天同乐又一春——观众评说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选)[J]. 当代电视. 2006(03)
[5]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J]. 吕新雨. 读书. 2006(08)
[6]《说事》:一个小品的多维文化空间[J]. 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06(03)
[7]关于滑稽和笑的思考[J]. 杜书瀛. 汕头大学学报. 2005(02)
[8]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社会功能[J]. 郑鹏. 双语学习. 2007(05)
[9]从对立到融合——论悲剧和喜剧关系的演变[J]. 朴玉,张而立. 文艺争鸣. 2007(03)
[10]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J]. 邱沛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6)
硕士论文
[1]“笑”的晚会—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有限批评作为治理技术[D]. 郑书筠.复旦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97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9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