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视原创养生文化节目《百寿探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07:51
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我国的长寿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吃得饱穿得暖”,对健康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提倡优质养生。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延伸出了对养生文化的关注,我国的长寿之乡也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73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广西就有25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首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百岁老人最多的省份,广西名列第四。广西现有26个长寿县,长寿老人多,养生资源丰富。因此,在广西做长寿电视节目具有先天的优势。另外,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是当地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佳代言人,是一本“养生教科书”。在此背景下,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立足本土资源、主打养生文化、自主研发并重点打造了原创养生文化电视节目《百寿探秘》。《百寿探秘》不同于其它类健康养生节目,节目定位为人文纪实类电视节目,它以介绍百岁老人的长寿养生秘笈为切入点。除此之外,还向观众展示了长寿之乡的仪式、伦理、趣味等不同方面的文化特性。《百寿探秘》自2017年1月每周二晚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应用理论
第二章 《百寿探秘》节目概观
一、节目定位:人文纪实类养生文化节目
二、节目的创办背景及诞生
(一) 节目的创办背景
(二) 节目的诞生
三、节目宗旨
第三章 《百寿探秘》节目电视元素分析
一、主体元素:百岁老人、主持人两大主体
(一) 百岁老人的象征表意
(二) 行走中的主持人
二、视听元素: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电视呈现
(一) 视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表达
(二) 听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传达
三、叙事元素——故事承载的情感叙事
(一) 叙事方式:用精彩的故事演绎和诠释生命哲学与长寿的意义
(二) 叙事视角:限知视角与平视视角
第四章 《百寿探秘》节目传播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养生节目本土化,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一) 贯彻本土化策略: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二) 发掘老人个体价值:公益传播渗透人文关怀
(三) 知识教化:寓教于乐传播健康养生之道
二、文化功能:增强受众的价值认同,传播广西长寿文化
(一) 长寿文化的表达、长寿精神的解读
(二) 增强受众对长寿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 增强受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第五章 《百寿探秘》节目对地方台养生节目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本土化发展战略,打造养生类电视节目特色品牌
二、“选题”与“观念”并重,向“服务为王”倾斜
三、明确节目定位,立足本土开发节目衍生产品
第六章 《百寿探秘》节目的优化路径
一、故事化不等于娱乐化,警惕矫枉过正
二、加强主创团队专业素养,采取“+专家顾问”方式
三、丰富叙事形式,实现节目主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3110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应用理论
第二章 《百寿探秘》节目概观
一、节目定位:人文纪实类养生文化节目
二、节目的创办背景及诞生
(一) 节目的创办背景
(二) 节目的诞生
三、节目宗旨
第三章 《百寿探秘》节目电视元素分析
一、主体元素:百岁老人、主持人两大主体
(一) 百岁老人的象征表意
(二) 行走中的主持人
二、视听元素: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电视呈现
(一) 视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表达
(二) 听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传达
三、叙事元素——故事承载的情感叙事
(一) 叙事方式:用精彩的故事演绎和诠释生命哲学与长寿的意义
(二) 叙事视角:限知视角与平视视角
第四章 《百寿探秘》节目传播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养生节目本土化,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一) 贯彻本土化策略: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二) 发掘老人个体价值:公益传播渗透人文关怀
(三) 知识教化:寓教于乐传播健康养生之道
二、文化功能:增强受众的价值认同,传播广西长寿文化
(一) 长寿文化的表达、长寿精神的解读
(二) 增强受众对长寿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 增强受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第五章 《百寿探秘》节目对地方台养生节目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本土化发展战略,打造养生类电视节目特色品牌
二、“选题”与“观念”并重,向“服务为王”倾斜
三、明确节目定位,立足本土开发节目衍生产品
第六章 《百寿探秘》节目的优化路径
一、故事化不等于娱乐化,警惕矫枉过正
二、加强主创团队专业素养,采取“+专家顾问”方式
三、丰富叙事形式,实现节目主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3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4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