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移:抗战时期的“报纸下乡”运动研究(1937-1945)
发布时间:2023-03-09 21:10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规模入侵中华大地,沿海沿江城市的沦陷,使得不少报馆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远离硝烟战火的后方地区民众却对战事甚感漠然,有些甚至被汉奸谣言所蛊惑蒙蔽。为保存报业实力,更为团结广大内陆地区民众,一批报纸从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进入到内陆的县市乡镇,以期发挥鼓舞爱国救亡热情,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的宣传作用。从工商业较发达地区进入乡村,面对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乡”报纸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应对在地理环境、物质条件、读者群体等方面所遭受的困窘,“下乡”报纸在物资选取、消息来源、版面编排、内容呈现、写作风格、发行机制以及办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诸多调整,最终形成一种带有独特乡村特征的全新媒介。它不仅是城市报纸进入乡村后的生命延续,更是一种面对空间转换后,灵活变通而重获的新生。本文通过描述抗战时期“报纸下乡”这一独特媒介运动的历史图景,进一步审视报纸媒介与社会之间交互、交融的生动而复杂的景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2 “报纸下乡”运动的开展
2.1 “尊崇本党主义”的国民党地方党报系统
2.2 “纸弹亦可歼敌”的抗战精神动员
2.3 战时城市沦陷,报纸辗转内迁
3 下乡报纸的生存窘境
3.1 物资匮乏,艰难竭蹶
3.2 交通闭塞,信息受阻
3.3 文盲众多,精神麻木
3.4 战况严峻,颠沛流离
4 下乡报纸的媒介变化
4.1 抗战动员,重本土战役
4.2 以国产土纸代替舶来纸
4.3 印刷轻便,代印盛行
4.4 压缩版面,去伪存菁
4.5 语言风格通俗易懂
4.6 增设分销处和读报会
5 “报纸下乡”运动的意义
5.1 一种基于空间转移而诞生的新媒介
5.2 一场团结民众动员抗战的舆论宣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58299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2 “报纸下乡”运动的开展
2.1 “尊崇本党主义”的国民党地方党报系统
2.2 “纸弹亦可歼敌”的抗战精神动员
2.3 战时城市沦陷,报纸辗转内迁
3 下乡报纸的生存窘境
3.1 物资匮乏,艰难竭蹶
3.2 交通闭塞,信息受阻
3.3 文盲众多,精神麻木
3.4 战况严峻,颠沛流离
4 下乡报纸的媒介变化
4.1 抗战动员,重本土战役
4.2 以国产土纸代替舶来纸
4.3 印刷轻便,代印盛行
4.4 压缩版面,去伪存菁
4.5 语言风格通俗易懂
4.6 增设分销处和读报会
5 “报纸下乡”运动的意义
5.1 一种基于空间转移而诞生的新媒介
5.2 一场团结民众动员抗战的舆论宣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5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5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