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03 20:47
近年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值得让人鼓舞,此技术在农作物优化育种、动物保护、人类疾病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科学家贺建奎公开宣布一对天然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讨论。大多数公众尚未熟知的基因编辑技术一跃成为了备具讨论性的科学技术之一。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可能会成为基因编辑技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此了解公众如何理解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和形成如何的态度是必要的。本文从S-O-R模型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索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另引入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科学家的信任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受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影响下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态度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进行分层抽样,分别在事件发生地的深圳市内和市外范围内实施调查,希望调查结果反映深圳市内和市外情况的差异,最终本研究在调查范围内收集到有效问卷808份。本文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细化成事实性知识和感知熟悉度,将公众对科学的态度细化为风险感知、道德接受度和支持度来进行深入研究。量化的结果表明,公众在网络媒介上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关注程度显著正向事实性知识的...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第一节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之概念界定
一、事实性知识
二、感知熟悉度
三、公众对科学的态度
四、“不确定的”科学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S-O-R模型中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态度的影响因素
一、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与态度
二、事实性知识与感知熟悉度的关系
三、网络媒介关注度与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
四、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信任程度的影响
五、控制变量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二、抽样结果
三、测量指标
1.人口学特征
2.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
3.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
4.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网络媒介关注度
5.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
四、利用Rasch模型辅助事实性知识测量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整体看法
一、基因编辑技术整体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1.事实性知识与感知熟悉度
2.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
3.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有益性感知
4.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接受度以及支持度
二、区域之间:公众眼中的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第二节 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理解与态度的路径模型
一、模型拟合与修正模型
二、控制变量的影响
三、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与态度之关系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Rasch模型筛选事实性知识的计算和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81124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第一节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之概念界定
一、事实性知识
二、感知熟悉度
三、公众对科学的态度
四、“不确定的”科学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态度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S-O-R模型中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态度的影响因素
一、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与态度
二、事实性知识与感知熟悉度的关系
三、网络媒介关注度与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
四、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信任程度的影响
五、控制变量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二、抽样结果
三、测量指标
1.人口学特征
2.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
3.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
4.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网络媒介关注度
5.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
四、利用Rasch模型辅助事实性知识测量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整体看法
一、基因编辑技术整体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1.事实性知识与感知熟悉度
2.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
3.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有益性感知
4.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道德接受度以及支持度
二、区域之间:公众眼中的人类基因编辑技术
第二节 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理解与态度的路径模型
一、模型拟合与修正模型
二、控制变量的影响
三、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与态度之关系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Rasch模型筛选事实性知识的计算和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8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8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