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来华留学生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4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对外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自2016年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印发以来,各部省协同不断推进,高校参与不断深化,平台建设不断增强[1]。截至2018年,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50万人次。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的表现与形象的不仅代表着其自身,同时代表着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教育方面的成效。因此研究来华留学生相关报道,分析其在国内媒体中的媒介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慧科新闻数据库,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报道作为样本,经过二次筛选,共得到有效样本296篇。笔者以臧国仁学者的框架分析法为基础,根据样本特征对框架进行重新构建,最后,从报道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话语表达三个维度,对样本进行分析。根据报道分析的结果,笔者总结了四种典型的来华留学生媒介形象类型,分别为,学习上勤奋刻苦的“学霸”形象、生活上活泼开朗的“外来者”形象、工作上积极优秀的“求职者”形象以及文化交流上热情饱满的“传播者”形象。同时,笔者提出了四点媒体在构建来华留学生媒介形象时存在的问题,分别为正面报道为主,新闻素材选取有所偏颇;政策性报道...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1.2.2 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1.2.3 来华留学生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来华留学生新闻报道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
    2.2 类目建构
        2.2.1 高层次框架类目建构
        2.2.2 中层次框架类目建构
        2.2.3 低层次框架类目建构
    2.3 信度检验
3 来华留学生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3.1 高层次框架分析——报道主题
        3.1.1 报道主题:文化交流相关报道占主导
        3.1.2 报道立场:正面与中立报道各占比近半
        3.1.3 媒体类型:地方媒体留学生相关报道居多
    3.2 中层次框架分析——人物形象
        3.2.1 指代对象:个案关注度不足
        3.2.2 性别提示:国家级媒体更注重平衡报道对象的性别
        3.2.3 学历分布:学历分布与报道主题相关
        3.2.4 生源地分布:生源地多分布于亚非欧
        3.2.5 关键词分析
    3.3 低层次框架分析——话语表达
        3.3.1 新闻体裁:报道主题影响新闻体裁的选取
        3.3.2 修辞手法:新闻报道多采用直叙型标题
        3.3.3 呈现形式:新闻图片运用较为广泛
        3.3.4 叙述视角:第三方视角缺失
4 来华留学生典型媒介形象呈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4.1 来华留学生典型媒介形象
        4.1.1 学习上勤奋刻苦的“学霸”形象
        4.1.2 生活上活泼开朗的“外来者”形象
        4.1.3 工作上积极优秀的“求职者”形象
        4.1.4 文化交流上热情饱满的“传播者”形象
    4.2 来华留学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4.2.1 正面报道为主,新闻素材选取有所偏颇
        4.2.2 政策性报道居多,个人关照略显缺失
        4.2.3 第三方话语权缺失,信息客观性有待加强
        4.2.4 媒介形象单一且模糊化呈现
5 对来华留学生媒介形象建构的反思
    5.1 全面报道来华留学生新闻事件
        5.1.1 发挥中央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
        5.1.2 广泛获取新闻素材
    5.2 加强对于来华留学生群体的关注
        5.2.1 注重留学生的个案报道
        5.2.2 利用网络发掘热点事件
    5.3 立体化呈现来华留学生形象
        5.3.1 深入挖掘新闻事件
        5.3.2 提升第三方话语权
        5.3.3 注重使用新闻评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2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42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