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事件中的热门微博互动仪式研究——以萨德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12 03:16
论文基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根据微博社交平台的运营及内容生产的特征,在身份符号和情感能量的双重分析框架下,探讨了中国当代网络民族主义互动仪式的形成和演进传播过程。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和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聚焦萨德事件爆发后热门微博用户个体互动行为,分别从横向、纵向角度观察微博用户在参与网络民族主义行为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互动仪式,对中国当代参与网络民族主义用户以及网络人际关系进行深度描写和剖析,并由此提出网络民族主义互动中的情感能量圈层结构、情感连带模式,以及权力、地位群体互动模式。在内容分析过程中,论文研究了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上用户的微博帖子内容。选取以2017年3月7日萨德部署时间为起始时间,至3月31日月底为止,包含“萨德”关键词的200条有效热门微博,总计93079条转发。分析了发微博者的认证身份以及粉丝数量、覆盖量和转发层级,并以此作为身份建构维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微博关键传播用户在传播层级过程上其用户身份符号以及情感连带模式,提出了民族主义事件的微博互动仪式模式。同时,在案例分析研究中,将一位微博用户和一个自发组织的微博群体作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权力身份在萨...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民族主义事件的互动仪式研究回顾
二、当前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网络民族主义
二、抵制运动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
四、新媒体技术与媒介驯化理论
第二节 互动仪式链理论在微博抵制萨德行为中的适用性
一、萨德事件热门微博的界定
二、身份符号的分析框架:社会结构视域下的萨德事件微博互动行为
三、情感能量的分析框架:社会行动视域下的萨德事件微博互动行为
第三章 热门微博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与编码
一、情感变量
二、身份资本变量
第四章 互动仪式情感分析与身份资本分析
第一节 争议对象与情感分析
一、中国民众抵制行为成为微博情绪冲突的引爆点
二、萨德事件中“中国民众”的群体身份认同难以形成
第二节 用户身份资本与情感分析
一、喜悦成为萨德事件微博互动的主流情感
二、普通用户比V认证用户更为激进、轻率
三、红V用户“高级黑”现象催生情感撕裂
四、V认证用户跨圈抱团,身份符号资本再循环
第三节 娱乐追星圈层用户和情感连带分析
一、共享的笑声促成积极的情感连带
二、“国家面前无偶像”成为追星共识与底线
三、娱乐圈层用户主动设置国内议程,同时影响跨境网络互动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媒介与社会关系的相互“驯化”
第二节 微博用户的身份资本影响情感能量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3343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民族主义事件的互动仪式研究回顾
二、当前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网络民族主义
二、抵制运动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
四、新媒体技术与媒介驯化理论
第二节 互动仪式链理论在微博抵制萨德行为中的适用性
一、萨德事件热门微博的界定
二、身份符号的分析框架:社会结构视域下的萨德事件微博互动行为
三、情感能量的分析框架:社会行动视域下的萨德事件微博互动行为
第三章 热门微博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与编码
一、情感变量
二、身份资本变量
第四章 互动仪式情感分析与身份资本分析
第一节 争议对象与情感分析
一、中国民众抵制行为成为微博情绪冲突的引爆点
二、萨德事件中“中国民众”的群体身份认同难以形成
第二节 用户身份资本与情感分析
一、喜悦成为萨德事件微博互动的主流情感
二、普通用户比V认证用户更为激进、轻率
三、红V用户“高级黑”现象催生情感撕裂
四、V认证用户跨圈抱团,身份符号资本再循环
第三节 娱乐追星圈层用户和情感连带分析
一、共享的笑声促成积极的情感连带
二、“国家面前无偶像”成为追星共识与底线
三、娱乐圈层用户主动设置国内议程,同时影响跨境网络互动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媒介与社会关系的相互“驯化”
第二节 微博用户的身份资本影响情感能量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3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5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