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探究——以个人作品《阜山有窑》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19 10:14
在新媒体及时代浪潮的更迭发展下,形式多样的文化类纪录片源源不断涌入大众视野异彩纷呈,这些影像化作品或宏观渲染阐述,亦或者主观性表达抒发。但在创作热度只增不减、大众文化诉求亦得以水涨船高的现今,许多文化类纪录片开始不再停留在曾经传统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环境给文化类纪录片带来了愈加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化纪录片的传播形式,碎片化与“微记录”的传播方式萌生亦为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路径与方式。纪录片《阜山有窑》以湖南省平江县独具地方特色的阜山窑作为创作对象,全方位阐释古法柴窑传统技艺。将《阜山有窑》这一大主题,根据内容整合拆分为碎片化传播形式。以期能让阜山窑古法柴窑技艺得到更直白的展现,让匠人们尽其心传承瓷艺的精神内涵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弘扬。同时亦通过该部地方文化类纪录片,打造独具本土特色的平江名片。本文主要从笔者导演创作的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出发,基于传播学、电视节目策划学、受众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分析现如今文化类纪录片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传播的现状,辅以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而后论述地方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囊括显性价值与隐形传播价值。其次,再基于传播学理论对...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阐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查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个案研究法
2.地方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2.1 地方文化显性传播表达
2.1.1 本土文化传播价值
2.1.2 跨文化传播价值
2.2 地方文化隐形传播价值
2.2.1 精神内涵隐喻价值
2.2.2 人物符号隐喻价值
3.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纪录片传播策略探析
3.1 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主体策略
3.1.1 传播主体多元转换
3.1.2 叙事“非全知视角”的嬗变
3.2 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内容策略
3.2.1 碎片化内容产出
3.2.2 选取多元亲民化题材
3.3 文化类纪录片传播受众策略
3.3.1 注重受众现实关照
3.3.2 关注受众心理诉求
3.3.3 类型化新媒体受众定位
4.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考及不足
4.1 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考
4.2 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创作局限与不足
4.2.1 研究对象史料空缺
4.2.2 制作水准的局限性
4.2.3 部分代表艺术品细节表现的局限
4.2.4 传播效果的不可预知性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纪录片《阜山有窑》解说词节选
附录 B纪录片《阜山有窑》拍摄剧照
致谢
本文编号:3902529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阐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查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个案研究法
2.地方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2.1 地方文化显性传播表达
2.1.1 本土文化传播价值
2.1.2 跨文化传播价值
2.2 地方文化隐形传播价值
2.2.1 精神内涵隐喻价值
2.2.2 人物符号隐喻价值
3.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纪录片传播策略探析
3.1 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主体策略
3.1.1 传播主体多元转换
3.1.2 叙事“非全知视角”的嬗变
3.2 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内容策略
3.2.1 碎片化内容产出
3.2.2 选取多元亲民化题材
3.3 文化类纪录片传播受众策略
3.3.1 注重受众现实关照
3.3.2 关注受众心理诉求
3.3.3 类型化新媒体受众定位
4.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考及不足
4.1 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考
4.2 文化类纪录片《阜山有窑》创作局限与不足
4.2.1 研究对象史料空缺
4.2.2 制作水准的局限性
4.2.3 部分代表艺术品细节表现的局限
4.2.4 传播效果的不可预知性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纪录片《阜山有窑》解说词节选
附录 B纪录片《阜山有窑》拍摄剧照
致谢
本文编号:3902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0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