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垃圾分类的媒体建构和共意动员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20 03:31
  上海垃圾分类虽有一些矛盾和异议,但已是政府、环保组织和多数民众的共识,可归为共意性运动。媒体作为整个社会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更是对民众进行共意动员的重要力量。因此,了解媒体在上海垃圾分类的议题建构和民众的共意动员中的作用,可为后续全国推广垃圾分类的媒体参与提供经验。本研究以澎湃新闻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实践内容为分析对象,借助共意动员、新闻通用框架等视角和理论,结合对媒体人员和民众的访谈及对民众的问卷调查,探究大众媒体作为建构主体如何对垃圾分类进行议题建构和共意动员。研究发现,在具体的媒体建构中,澎湃新闻的常规报道因过度依赖官方信源而偏离新闻公正,同时因重“情景式框架”轻“主题式框架”而忽略对结构性问题的系统追问。这些都会影响媒体建构民众与环境议题间的关联性,进而影响民众的行动效力。但澎湃新闻还有多个栏目的多元内容跳出碎片化的常规报道,从思想和理论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和呈现信息。而这些内容构成了媒体共意动员路径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在共意形成层面,澎湃新闻的特色栏目通过框架搭桥——对话交流、框架扩大——意见引领和框架延伸——议题链接连接个体与社会运动...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选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创新点
2 垃圾分类的政策动员与媒体建构
    2.1 上海垃圾分类的政策动员
        2.1.1 分类标准更迭
        2.1.2 立法配套完善
        2.1.3 专业动员勾连
    2.2 垃圾分类的媒体动员特征
        2.2.1 均衡性与持续性缺乏
        2.2.2 基调凸显正面激励
        2.2.3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2.3 垃圾分类常规报道的媒体建构
        2.3.1 样本选取和类目建构
        2.3.2 官方信源主导偏离新闻公正
        2.3.3 情景式框架忽略结构性问题
3 媒体垃圾分类的共意动员路径
    3.1 共意形成——框架类型及整合
        3.1.1 框架搭桥——对话交流
        3.1.2 框架扩大——意见引领
        3.1.3 框架延伸——议题链接
    3.2 共意动员——劝说性沟通策略
        3.2.1 陌生环保知识去理论化
        3.2.2 恐惧诉求唤起危机意识
        3.2.3 诉诸感情结合诉诸理性
    3.3 共意提升——大众媒体功能发挥
        3.3.1 典型经验传播
        3.3.2 环保意识提升
        3.3.3 公民意识和社区自治精神培养
4 共意动员效果分析
    4.1 民众反馈的文本分析
        4.1.1 词频统计
        4.1.2 现实问题暴露
        4.1.3 内容呈现模式
        4.1.4 情感认同程度
        4.1.5 环保意识增强
        4.1.6 社区场景效应
    4.2 垃圾分类议题中媒体对民众共意动员效果问卷调查
        4.2.1 理论基础、问卷设计与研究假设
        4.2.2 动员效果的统计分析
        4.2.3 研究假设检验与动员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媒体对上海垃圾分类的报道对民众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903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03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