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来外交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位
发布时间:2024-03-22 22: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对外政策传播工作完成了从"对外宣传"到"外交传播"的战略转型。研究发现,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现在已经开始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形成了以党和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复调传播"格局;二是传播内容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故事化、定制化生产;三是传播媒体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开始向全球互联的平台型媒体转型;四是传播对象在"全球观"与"分众观"双重标准下实现了精准区划。本文认为,中国在外交传播与国际话语权建构方面的实践创新虽已初见成效,但同英美等西方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国内学界对于"外交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对"外交"与"传播"关联的学理探索尚不深入,使得"公共外交"与"全球传播"两个系统长期处于相对割裂状态。鉴于知识体系的匮乏可以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本文尝试从外交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的视角,提炼新中国70年来外交与传播事业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外交传播体系架构,为党和政府在此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实施"全政府"推进和跨部门联动提供智力支撑。
【文章页数】:2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外交传播机制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特征
(一)第一阶段(1949-1977年):“站起来”外交传播
(二)第二阶段(1978-2011年):“富起来”外交传播
(三)第三阶段(2012年以来):“强起来”外交传播
三、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理论框架与主要特点
(一)传播主体:党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同传播架构
1.国家元首是引领中国外交传播全局的核心人物
2.政党是主导中国外交传播进程的支柱性主体
3.公共部门是开展中国外交传播实践的中坚力量
4.社会公民是推动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传播内容: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故事化、精细化构建
(三)传播媒介: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球性平台型媒体
(四)传播对象:“全球观”与“分众观”双重视角下的多层次受众格局
四、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发展方位与未来走向
(一)强化“观念政治”传播,提升中国外交话语的道义感召力
(二)构建传播联盟,以多边外交传播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
(三)精准施策,推动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分众化建设
(四)以国际机制为重要依托,推进中国外交传播的制度性话语权建设
五、结 语
本文编号:3935022
【文章页数】:2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外交传播机制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特征
(一)第一阶段(1949-1977年):“站起来”外交传播
(二)第二阶段(1978-2011年):“富起来”外交传播
(三)第三阶段(2012年以来):“强起来”外交传播
三、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理论框架与主要特点
(一)传播主体:党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同传播架构
1.国家元首是引领中国外交传播全局的核心人物
2.政党是主导中国外交传播进程的支柱性主体
3.公共部门是开展中国外交传播实践的中坚力量
4.社会公民是推动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传播内容: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故事化、精细化构建
(三)传播媒介: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球性平台型媒体
(四)传播对象:“全球观”与“分众观”双重视角下的多层次受众格局
四、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发展方位与未来走向
(一)强化“观念政治”传播,提升中国外交话语的道义感召力
(二)构建传播联盟,以多边外交传播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
(三)精准施策,推动中国特色外交传播体系的分众化建设
(四)以国际机制为重要依托,推进中国外交传播的制度性话语权建设
五、结 语
本文编号:3935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3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