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互联网+”环境下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22:19
  如今互联网风起云涌,传统电视公共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影响,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互联网不断分散电视注意力入口的同时也改变着民众对于媒体的理解和认识。与电视收视率下降、影响力下滑相伴的是电视公共服务能力的严重下降。面对如此严峻的媒体发展趋势,本文根据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北京电视台公共服务媒体融合的最新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北京电视台需要体制改革,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系统内部现在既有事业单位的属性又有企业性质的部分。做好电视公共服务需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公共职能,在保证国家舆论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电视节目公共服务作用。其次,北京电视台节目模式需要全面升级。电视产品的生产在整个电视产业链占据中心位置,电视行业上下游部门都会被它影响。第三,北京电视台公共服务传播方式需要发生改变,互联网时代下传播的方式以双向交互为主,电视公共服务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更好的服务民众,甚至突破原有电视公共服务限制,为百姓提供更深入的公共服务。论文结合北京电视台最先进的电视公共服务融媒体案例,以及最新的电视手机跨屏传播方式和传播思想,对电视公共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适应媒体发展变革,借助...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可能的创新
        2.不足之处
一、“互联网+”环境下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电视公共服务概念
        2.互联网+的概念
        3.互联网+的特点和应用形式
    (二)相关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
        2.公共选择理论
        3.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互联网+”环境下电视公共服务建设必要性
        1.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有利于公众的利益表达
        2.电视公共服务能够提高服务效率
        3.电视公共服务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内容
二、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历程及现状
    (一)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历程
        1.一体化时期的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开放之前)
        2.探索期的电视公共文化服务(1978—1991年)
        3.转型期的电视公共文化服务(1992—1999年)
        4.新时期电视公共文化服务(2000年至今)
    (二)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现状
        1.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2.形成了良好的公民舆论导向
        3.互联网时代下提供了更深入的公共服务
三、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服务体系建设上,重硬件轻软件、重工程轻内容
        2.服务内容上,定位模糊、结构失衡
        3.服务方式上,缺乏互联网属性
    (二)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广播电视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2.尚未建立完善的财源体制
        3.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传播形式发生巨大改变
        4.尚未形成有效的专业人才保障机制
四、西方国家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借鉴
    (一)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举措
        1.英国公共电视服务建设举措
        2.美国公共电视服务建设举措
    (二)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1.引入公共理念
        2.推进公共性基础上的数字化改革
        3.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财源体制
        4.促进广播电视局部与全局改革的互动
        5.加强节目原创,立足本土开拓国际市场
五、“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北京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是公共电视服务体系的基本保障
    (二)深化公共理念,建立公共服务和商业利益的竞争互补格局
    (三)深化改革,构建稳定的财力保障体制
    (四)加强人才战略,建立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的保障机制
    (五)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让跨屏互动助力电视公共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3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983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