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呈现到重构:中国诗词影像化的多重表达
发布时间:2024-12-07 05:59
自2013年《中华好诗词》播出之后,中国文化类综艺也从娱乐类型综艺中脱颖而出,占据了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但与中国诗词的综艺化热潮相比,立足于诗词本体的影像化文本却依然曲高和寡,与之相应的中国诗词影像化形式和路径的研究也寥寥无几。中国诗词作为一种以汉字媒介为载体的独特文本形式,其影像化路径较其他文体有着更多的困难。本研究不以探讨中国诗词影像化的技术路径为总旨,而将关注的对象投置于现已存在的一定量的影像化文本之上。论文在整理诗词影像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将现有的文本从时间演化、表达路径与功能实现等综合角度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诗词文本的影像化形式与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基于诗词内涵呈现的影像化文本,这类文本着眼于诗词的释义、人物、物象、历史等内容的呈现,是诗词影像化文本的最早形式,自然再现与传播教育是其主要功能;其次是基于文化记忆传承而出现的诗词影像文本。此类文本不再囿于诗词内容,而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将中国诗词与诗人精神与当代人的人生领悟结合起来,主要功能是传承中国诗词的独特文化记忆;最后一类文本则是通过多种影像艺术手段去重构中国诗词的审美意境。此类文本通过改编故事或声画组合来传达诗...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诗词影像研究
1.3.2 诗词影像文本研究
1.3.3 文化记忆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诗词影像化的两种研究方式及三种实现路径
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研究方式的考量
2.3 三种实现路径
第三章 诗词内涵的自然呈现
3.1 历史的观照
3.1.1 宏观:历史背景的脉络梳理
3.1.2 微观:诗人境遇的个体阐释
3.2 诗意的空间
3.2.1 诗性地理的视觉传达
3.2.2 诗性地理的情感书写
第四章 诗词文化记忆的影像化传承
4.1 解读:基于现实的多重表述
4.1.1 多重视角的切入剖析
4.1.2 旁白解说的整体串联
4.2 搬演:基于历史的戏剧表现
4.2.1 忠于诗词的现场再现
4.2.2 一脉相承的情感表达
第五章 诗词意境的审美表达
5.1 传意:诗词情感的影像表达
5.1.1 情节戏剧冲突升华情感
5.1.2 人物角色选择富有诗情
5.2 绘景:诗词意境的音画重构
5.2.1 画面:视觉语言的重组表现
5.2.2 声音:诗词情绪的统一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诗词影像化文本总录
本文编号:4014917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诗词影像研究
1.3.2 诗词影像文本研究
1.3.3 文化记忆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诗词影像化的两种研究方式及三种实现路径
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研究方式的考量
2.3 三种实现路径
第三章 诗词内涵的自然呈现
3.1 历史的观照
3.1.1 宏观:历史背景的脉络梳理
3.1.2 微观:诗人境遇的个体阐释
3.2 诗意的空间
3.2.1 诗性地理的视觉传达
3.2.2 诗性地理的情感书写
第四章 诗词文化记忆的影像化传承
4.1 解读:基于现实的多重表述
4.1.1 多重视角的切入剖析
4.1.2 旁白解说的整体串联
4.2 搬演:基于历史的戏剧表现
4.2.1 忠于诗词的现场再现
4.2.2 一脉相承的情感表达
第五章 诗词意境的审美表达
5.1 传意:诗词情感的影像表达
5.1.1 情节戏剧冲突升华情感
5.1.2 人物角色选择富有诗情
5.2 绘景:诗词意境的音画重构
5.2.1 画面:视觉语言的重组表现
5.2.2 声音:诗词情绪的统一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诗词影像化文本总录
本文编号:401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1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