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的修辞策略研究 ——以“蕊希电台”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10 03:05
播客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相比传统广播节目具备一定的优势,情感类播客节目也因此体现出了新的活力。在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当中,主播向听众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内容方面的安排布局,也需要艺术性表达技巧与之配合。修辞策略的合理选取与运用将为之带来更好的修辞效果。修辞策略本身包含“人为修辞手段”:信誉(即演说者的个人品质、道德等)、情感(即用言词打动听众)、逻辑(即逻辑论证,包括例证法及三段论等)以及“非人为修辞手段”。需要明确的是,本论文将修辞情境延伸到情感类播客领域,主要关注其修辞策略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以修辞学视角对情感类播客节目的修辞策略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实践也有示范价值。本论文将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及文本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以“蕊希电台”为例分析两性情感类播客修辞策略的选取与应用。“蕊希电台”在喜马拉雅FM情感生活频道播放量排行榜位居第一,主播“蕊希”拥有349.6万粉丝量,其节目在各大音频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达60亿,在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以“蕊希电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节目的抽样,收集其播放量、点击...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播客研究
1.3.2 国内外修辞策略研究
1.3.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分析法
1.4.2 深度访谈法
1.4.3 文本分析法
2.“蕊希电台”节目本身的或然式证明
2.1 题材
2.2 风格
2.3 谋篇
3.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修辞策略的呈现
3.1 “主播”的人格信服
3.1.1 角色多样化呈现
3.1.2 个人IP效应助推
3.1.3 线上线下联合发力
3.2 播客节目自身的说服力
3.2.1 专题特色显著
3.2.2 原创内容主导
3.3 “听众”情感认同
3.3.1 多元互动,调动认同
3.3.2 听觉审美,塑造幻象
3.3.3 “场景化”+“碎片化”双重功效
4.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修辞策略的转变
4.1 “专业主播”转向“网红主播”人格诉求
4.2 “传统文化”转向“草根文化”情感诉求
4.3 “固定单一”转向“个性多元”理性诉求
5.播客新媒体属性对修辞策略的影响
5.1 话语权转移
5.2 准社会交往原则
5.3 播客的“拟态环境”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采访提纲
附录3 :采访问答记录
附录4 :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壹周电台”的设计与运作
1.创作构思与阐述
2.创作日程与效果分析
本文编号:4015506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播客研究
1.3.2 国内外修辞策略研究
1.3.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分析法
1.4.2 深度访谈法
1.4.3 文本分析法
2.“蕊希电台”节目本身的或然式证明
2.1 题材
2.2 风格
2.3 谋篇
3.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修辞策略的呈现
3.1 “主播”的人格信服
3.1.1 角色多样化呈现
3.1.2 个人IP效应助推
3.1.3 线上线下联合发力
3.2 播客节目自身的说服力
3.2.1 专题特色显著
3.2.2 原创内容主导
3.3 “听众”情感认同
3.3.1 多元互动,调动认同
3.3.2 听觉审美,塑造幻象
3.3.3 “场景化”+“碎片化”双重功效
4.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修辞策略的转变
4.1 “专业主播”转向“网红主播”人格诉求
4.2 “传统文化”转向“草根文化”情感诉求
4.3 “固定单一”转向“个性多元”理性诉求
5.播客新媒体属性对修辞策略的影响
5.1 话语权转移
5.2 准社会交往原则
5.3 播客的“拟态环境”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采访提纲
附录3 :采访问答记录
附录4 :两性情感类播客节目“壹周电台”的设计与运作
1.创作构思与阐述
2.创作日程与效果分析
本文编号:401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1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