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视角下乡村社会的空间互动与人际传播 ——关于濮阳县文留集三皇庙的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2025-01-10 23:52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和基础,乡村问题是一个历史性话题。正所谓“无庙不成村”,庙宇是中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社会结构的一个节点,是乡村经年累月形成的内在肌理。如果追问现代乡村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守住了哪些东西,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具体关注一个节点,才会获得更凿凿的资料及证据。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借助“边界”相关理论,以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集三皇庙为考察对象,从空间互动和人际传播两个方面展示乡村社会的变迁与现状。村落整体的布局变化、庙本身的空间格局变化、庙与村落的空间关系是空间互动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庙宇为框定范围,重点关注发生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神之间的交往沟通行为,以此展现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的具体图景,这是本文的重点与核心。文留集的主体村落空间与庙宇空间不断延伸扩张,村落空间与庙宇空间由原本的分立隔断变成杂居错落。寨墙坍塌意味着乡村自然空间边界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个人生活空间边界的顺位推移。庙宇作为公共空间,自身向外延展的同时,也被不断推移的生活空间所铺占。三皇庙不仅是乡村社会空间互动的参照主体,围绕庙宇所生发的往来关系也是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的微观呈现。庙宇赋予了普通乡民不同于平日...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边界的研究源起及概念形成
二、关于边界动态的研究
三、传播学视野下的边界动态研究
第四节 相关词汇释义
第五节 阐释框架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村庙概况
第一节 文留村——边界庞杂的村庄
一、区位与历史
二、家户与生计
三、村貌与庙宇
第二节 三皇庙——多义的边界
一、庙宇由来与历史发展
(一)三皇庙与黄河水
(二)三皇爷与诸神
二、景观布局与周遭环境
(一)三间神房
(二)四面民房
三、三皇庙一日
小结
第三章 迁延与融合:村庙空间的双向演化
第一节 村落空间的外向迁延
一、寨墙坍塌:破界的主体村落
二、停车上锁:越界的个人空间
三、晒场、市场与戏场:跨界的公共空间
第二节 庙宇空间的内向融合
一、“搭界”的庙院
二、“临界”的戏台
小结
第四章 规训与协商:人际交往的角色转换
第一节 “把关”的庙主
第二节 “帮亲”的善主
第三节 “面熟”的香客
小结
第五章 亲近与疏远:虚实沟通的想象距离
第一节 心到神知
第二节 以庙为媒
第三节 返乡烧香
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5620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边界的研究源起及概念形成
二、关于边界动态的研究
三、传播学视野下的边界动态研究
第四节 相关词汇释义
第五节 阐释框架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村庙概况
第一节 文留村——边界庞杂的村庄
一、区位与历史
二、家户与生计
三、村貌与庙宇
第二节 三皇庙——多义的边界
一、庙宇由来与历史发展
(一)三皇庙与黄河水
(二)三皇爷与诸神
二、景观布局与周遭环境
(一)三间神房
(二)四面民房
三、三皇庙一日
小结
第三章 迁延与融合:村庙空间的双向演化
第一节 村落空间的外向迁延
一、寨墙坍塌:破界的主体村落
二、停车上锁:越界的个人空间
三、晒场、市场与戏场:跨界的公共空间
第二节 庙宇空间的内向融合
一、“搭界”的庙院
二、“临界”的戏台
小结
第四章 规训与协商:人际交往的角色转换
第一节 “把关”的庙主
第二节 “帮亲”的善主
第三节 “面熟”的香客
小结
第五章 亲近与疏远:虚实沟通的想象距离
第一节 心到神知
第二节 以庙为媒
第三节 返乡烧香
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25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2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