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8 13:07
民勤县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及支持,民勤先后出台环境治理、环境监管、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调查表明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环境政策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笔者深入民勤县,获取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的一手资料,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探析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的现状、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为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提供借鉴。研究发现:首先,民勤县政府与当地群众对于民勤县生态环境现状的认知存在偏差,政府和媒体认为民勤县环境破坏严重,急需治理,但是当地群众则认为民勤县环境一般甚至比较好;其次,政府、媒体与当地群众在环境政策传播中的利益诉求存在偏差。随着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当地政府和媒体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更加着重于强调民勤县生态的恢复,侧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地群众较之于环境保护更关注当下的经济效益,执行各项环境政策的前提是经济效益不受影响;第三,在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媒体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角色,群众则是被动的信息...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宏观背景
1.1.2 微观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勤县群众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2.1 调查区域概况及样本基本特征
2.1.1 民勤县概况及调查区域选择
2.1.2 问卷设计与样本说明
2.2 群众环境意识现状
2.2.1 群众对当地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
2.2.2 当地群众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但是缺乏深度认知
2.2.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时,群众的环保态度相对较差
2.2.4 当地群众是否采取环境保护的行为完全基于现实的考量
2.2.5 环境责任认知明确,经济收入越低的人越倾向于认为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
2.2.6 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水平与所属乡镇具有强相关性
2.3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话语分析
2.3.1 委婉表述下的隐忍式防御
2.3.2 利益诉求裹挟下的反主流话语
2.3.3 民主协商中夹杂的经济话语
2.4 群众身份建构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2.4.1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身份建构
2.4.2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利益诉求
2.5 小结
第三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行为分析
3.1 政府环境政策传播内容分析
3.1.1 样本选择与类目建构
3.1.2 环境政策内容是传播的主要内容
3.1.3 政策偏重政治立场与政治指标,缺乏情感动员及对经济效益的关照
3.2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话语分析
3.2.1 政治话语占据主导地位
3.2.2 科学话语辅助传播
3.3 政府身份构建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3.3.1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的身份构建
3.3.2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的利益诉求
3.4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行为分析
4.1 媒介环境传播内容分析
4.1.1 样本选择与类目构建
4.1.2 环境政策内容和效果是主要的报道主题
4.1.3 报道角度多为宏观和中观,缺少微观层面的关怀
4.1.4 报道倾向基本为正面
4.1.5 政府机构和官员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4.2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体话语分析
4.2.1 媒介沿用行政理性主义话语
4.2.2 引用官方话语辅助环境政策宣传
4.2.3 权威科学的话语风格
4.3 媒介身份构建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4.3.1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身份构建
4.3.2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利益诉求
4.4 小结
第五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传播
5.1 多元主体的“撕裂”
5.1.1 不同背景导致认知偏差
5.1.2 不同利益需求驱动的话语分歧
5.1.3 权力制度结构导致话语失衡
5.1.4 利益错位导致结构性紧张
5.1.5 结构紧张恶化传播生态
5.2 多元主体间的调解与平衡
5.2.1 经济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5.2.2 补偿类政策有助于提高群众对环境政策的接受度
5.3 小结
第六章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困境及对策
6.1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困境
6.1.1 变迁的环境政策导向与落后的民众环境意识不匹配
6.1.2 “理性经济人”角色导致利益冲突
6.1.3 农村政策传播的特殊性限制传播效果
6.2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对策分析
6.2.1 增强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环境意识
6.2.2 优化环境政策传播模式,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6.2.3 重塑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改善环境传播环境
6.2.4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夯实环保基础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本文编号:4028653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宏观背景
1.1.2 微观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勤县群众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2.1 调查区域概况及样本基本特征
2.1.1 民勤县概况及调查区域选择
2.1.2 问卷设计与样本说明
2.2 群众环境意识现状
2.2.1 群众对当地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
2.2.2 当地群众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但是缺乏深度认知
2.2.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时,群众的环保态度相对较差
2.2.4 当地群众是否采取环境保护的行为完全基于现实的考量
2.2.5 环境责任认知明确,经济收入越低的人越倾向于认为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
2.2.6 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水平与所属乡镇具有强相关性
2.3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话语分析
2.3.1 委婉表述下的隐忍式防御
2.3.2 利益诉求裹挟下的反主流话语
2.3.3 民主协商中夹杂的经济话语
2.4 群众身份建构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2.4.1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身份建构
2.4.2 环境政策传播中群众利益诉求
2.5 小结
第三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行为分析
3.1 政府环境政策传播内容分析
3.1.1 样本选择与类目建构
3.1.2 环境政策内容是传播的主要内容
3.1.3 政策偏重政治立场与政治指标,缺乏情感动员及对经济效益的关照
3.2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话语分析
3.2.1 政治话语占据主导地位
3.2.2 科学话语辅助传播
3.3 政府身份构建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3.3.1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的身份构建
3.3.2 环境政策传播中政府的利益诉求
3.4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行为分析
4.1 媒介环境传播内容分析
4.1.1 样本选择与类目构建
4.1.2 环境政策内容和效果是主要的报道主题
4.1.3 报道角度多为宏观和中观,缺少微观层面的关怀
4.1.4 报道倾向基本为正面
4.1.5 政府机构和官员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4.2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体话语分析
4.2.1 媒介沿用行政理性主义话语
4.2.2 引用官方话语辅助环境政策宣传
4.2.3 权威科学的话语风格
4.3 媒介身份构建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4.3.1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身份构建
4.3.2 环境政策传播中媒介利益诉求
4.4 小结
第五章 环境政策传播中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传播
5.1 多元主体的“撕裂”
5.1.1 不同背景导致认知偏差
5.1.2 不同利益需求驱动的话语分歧
5.1.3 权力制度结构导致话语失衡
5.1.4 利益错位导致结构性紧张
5.1.5 结构紧张恶化传播生态
5.2 多元主体间的调解与平衡
5.2.1 经济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5.2.2 补偿类政策有助于提高群众对环境政策的接受度
5.3 小结
第六章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困境及对策
6.1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困境
6.1.1 变迁的环境政策导向与落后的民众环境意识不匹配
6.1.2 “理性经济人”角色导致利益冲突
6.1.3 农村政策传播的特殊性限制传播效果
6.2 利益冲突格局下民勤县环境政策传播对策分析
6.2.1 增强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环境意识
6.2.2 优化环境政策传播模式,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6.2.3 重塑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改善环境传播环境
6.2.4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夯实环保基础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本文编号:4028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2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