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的媒介传播框架与效果提升策略
本文关键词:传统体育的媒介传播框架与效果提升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传统体育在大众媒介中的呈现情况,分析了其传播框架:强调传统体育的魅力,对如何融入现代体育赛事报道的不多;呈现视角以政府为主,对传统体育的社会化问题关注不够;报道领域比较集中,对议题之外的传统体育着墨不够.由此提出了传统体育媒介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制定相关策略,为媒介传播提供鲜活的素材;借鉴经验,把先进的国内外好做法推广开;善于利用节日等因素,在媒介事件中传播传统体育;注重传统体育传播技术,提升传统体育传播效率,以促进传统体育与传播媒介的有效融合.
【作者单位】: 安徽三联学院;
【关键词】: 传统体育 传播框架 大众媒介 传播效果
【分类号】:G206;G80-05
【正文快照】: 现代社会,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心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体育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积淀,是在远古和古代产生、发展并保留较为固定的形制而影响至今的体育活动[1].中国传统体育包括射箭、摔跤、气功、武术、八段锦、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2 孙彩芹;;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新闻界;2010年09期
3 王庆军;方晓红;;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体育科学;2010年06期
4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金星 ;汪志球 ;季芳 ;黄娴;;让传统体育走近百姓生活[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霞;;新时期民族传统项目在高校体育中的教育价值与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7期
2 李梅;;传统体育的媒介传播框架与效果提升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肖菲;;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问题疫苗”事件的报道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02期
4 王纯;王柏利;;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5 韩小盛;;碎片化时代下武术传播的困境与消解[J];中华武术(研究);2017年01期
6 冉启琴;张仁祥;;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24期
7 韩军;李社旺;杜长亮;;西方体育传入对中国体育文化演变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年12期
8 王兆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与功能及其开发价值[J];青年文学家;2016年35期
9 于泓野;;发挥网络信息化技术推动传统体育发展[J];电脑迷;2016年12期
10 赵守斌;王亚楠;;从胡一刀与苗人凤的比武到中华武术的推广[J];武术研究;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小明;;胡说体育文化[J];体育学刊;2010年03期
3 谭玲;;浅析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J];新闻爱好者;2010年05期
4 朱壮志;丁苏东;康庆武;;中西方体育碰撞的历史形态解析——刺激与反应:“土洋”体育关系之今昔观照与明日畅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高峰;赵建国;;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超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王庆军;;媒体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之路——以央视《武林大会》为例[J];中国电视;2009年05期
7 曾新;臧建成;孙永泰;;走出体育跨文化研究的误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3期
8 黄小雄;沈国麟;杜旭峗;;新华社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报道的框架分析[J];新闻大学;2009年01期
9 古维秋;涂传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0 王ng涛;周兵;刘苏;;中国武术文化的“失语”与“话语”平台构筑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仁措;;海南州农村、牧区媒介传播的特点和方向[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彭文祥;媒介传播的“真实性”与意识形态理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彭文祥;意识形态理论与媒介传播的“真实性”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玉莲;;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王萍;;手机媒介传播:弥漫于空间——对手机媒介建构的空间结构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0期
6 谢俊贵;;传统媒介传播效果衰减成因探析——基于信息社会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梁淮平;;回归媒介传播本质 提升高校网管层次[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高力;田秋霞;;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现状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
9 张业安;肖焕禹;;大型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层次与评估指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田秋霞;;绿色音乐与媒介传播的良性互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静;肖焕禹;;关于我国体育媒介传播中虚假新闻的探究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韩晗;;文化批评、媒介传播与读图时代的审美症候[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Peter Irwin;戴庶;;犬的媒介传播疾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5 温济聪;;地铁命名对城市传播地理景观建构之比较研究——北京的“点”与上海的“路”[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6 仇学英;;传播学跨学科发展的探索性研究报告——西部乡村的大众媒介传播和农民政治参与[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王银胜;法官充当媒介传播法治思想[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白贵;给媒介传播以正确定位[N];河北日报;2014年
3 舒晴;公共关系在媒介传播竞争中应重视的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冯宇;大力加强中国农村媒介传播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山西广播电视台 侯小俊;网络与新闻媒介传播[N];中华新闻报;2009年
6 赵婀娜 董丝雨 黄千;E时代,让理性成为传播支点[N];人民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邹伟 赵子慧 本报通讯员 廖泽平 江晓峻;未来广告更“绿色” 新媒介传播更吃香[N];南京日报;2013年
8 杨应时整理;媒体与艺术形成新的互动格局[N];北京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赵彦华;媒介影响力的分类及功能特征[N];中华新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蓉;媒介趣味论[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璇葶;媒介传播中的政治认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王宇桓;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时媒介传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李兰;媒介传播与京族乡村生活方式变迁[D];广西大学;2016年
4 冯海丹;东北农村媒介传播效果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杨宇;北京奥运会媒介传播策略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窦一晨;城市形象媒介传播的策略选择[D];广西大学;2012年
7 吴卫华;当代中国消费主义对电视媒介传播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9 方肃;广告活动的媒介传播与视觉艺术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伟;小城镇形象媒介传播探讨[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体育的媒介传播框架与效果提升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1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