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报道中的留守妇女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浪网新闻报道中的留守妇女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社会的边缘化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在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尽管如此,该群体的生存状态却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相比之下,关注其媒介形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而这种媒介形象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妇女自身的主体性表达,也关系到其他社会群体对她们的认知态度和社会评价,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当前的学术现状与社会现实,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新浪网的新闻报道对留守妇女群体的形象建构之上,以揭示该网络媒体对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路径、总结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类型与问题,以及新浪网之所以会进行如此建构的动因并寻求解决之道,促使公众理性、客观地看待与评价留守妇女群体。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文依照臧国仁关于框架结构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从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低层次结构三个层面对新浪网关于留守妇女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了进行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研究的缘起;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留守妇女”与“女性媒介形象”的相关文献论证了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该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框架理论的理论依据;提出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对样本的选择。第二章分析了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建构路径。依据臧国仁教授对媒介框架结构的划分,从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低层次结构三个层次依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解读。发现新浪网关于留守妇女的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议题框架、结构框架、表达框架三种方式建构留守妇女的媒介形象。第三章总结了留守妇女形象建构的类型与问题。留守妇女形象类型有三种:受到关爱的、传递正能量的和带消极色彩的留守妇女形象。受到关爱的留守妇女形象包括政府机构的受惠者、社会组织的关注者;传递正能量的留守妇女形象表现为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村务管理的生力军、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带消极色彩的留守妇女形象又细分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他人安全的威胁者、生产生活的受难者。而媒介形象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留守妇女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以及由于媒介形象建构归因模糊而呈现出较强的矛盾性。至于新浪网为何会如此建构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机制、网络媒体与留守妇女。第四章探究了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重构策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网络媒体与留守妇女。网络媒体方面,需要当好报道重组的“把关人”,做到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平衡性原则、消息来源多元化;留守妇女方面,则主要是拓宽发声渠道,当好自我形象的建构者。
【关键词】:框架理论 留守妇女 媒介形象 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研究现状、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9-21
- 一、研究缘起9-10
- 二、文献综述10-18
- (一)关于留守妇女的研究现状10-14
- (二)关于女性媒介形象的研究14-18
- 三、理论依据18-19
- 四、研究问题19
- 五、研究思路19-21
- (一)研究方法19-20
- (二)样本选择20-21
- 第二章 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建构路径21-40
- 一、框架的高层次结构分析:留守妇女新闻报道的议题框架21-27
- (一)总体描述21-23
- (二)议题分布23-26
- (三)议题倾向26-27
- 二、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分析:留守妇女新闻报道的结构框架27-34
- (一)新闻图式28-32
- (二)结构安排32-34
- 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分析:留守妇女新闻报道的表达框架34-40
- (一)词语选择35-37
- (二)图片运用37-38
- (三)报道手法38-40
- 第三章 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形象建构的类型与问题40-48
- 一、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类型分析40-44
- (一)“雨露沐殊恩”:受到关爱的留守妇女形象40-41
- (二)“撑起半边天”:传递正能量的留守妇女形象41-42
- (三)“灰暗的色彩”:消极负面的留守妇女形象42-44
- 二、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44-45
- (一)主体性弱:留守妇女成为“沉默的大多数”44
- (二)矛盾性强: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归因模糊44-45
- 三、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建构动因45-48
- (一)从政策机制来看45
- (二)从网络媒体来看45-46
- (三)从留守妇女来看46-48
- 第四章 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重构策略48-51
- 一、网络媒体:当好报道重组的“把关人”48-49
- 二、留守妇女:当好自我形象的“建构者”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阮萃;南宁“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丁仁能;为留守妇女多做实事[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邢志刚 李先昭;“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堪忧[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段利梅 刘素贞 记者 苏建军;10万留守妇女建濮阳新农村[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记者 宋利彩;代表委员建言改善留守妇女生存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7年
6 记者 王永钦;农村牧区留守妇女身心俱疲[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樊建华;民乐:“留守妇女”创业忙[N];甘肃日报;2007年
8 李俊辉;合水县万名留守妇女闹春耕[N];陇东报;2007年
9 杜刚 刘军岐;新和留守妇女当种田“科技家长”[N];农民日报;2007年
10 高志伟邋王佩合;后峪子村:留守妇女劳动协会实现生产互助[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龙;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晓;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闫青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董宇;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视角下的江西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丹;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雪漫;关于固镇县“留守妇女”情况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7 段佩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和桂录;留守妇女互助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施晓娇;盘锦市留守妇女村务参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刘佳;个案工作介入留守妇女家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浪网新闻报道中的留守妇女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3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