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传播思想与传播技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9:01
本文关键词:孟子的传播思想与传播技巧研究
【摘要】:据胡适等人考证,作为职业的儒生可上溯到殷商。自春秋末造孔子笔削六经,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就已具规模。而从西汉的元成之际,到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儒家更始终主导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官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学早已深植入华夏文化的方方面面,借用孙隆基的话来说,它已经沉淀为中国人思维的深层结构。当然,儒学亦有自身的演化与流变。在此过程中,孟子就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较之前贤,他既给出了更加完整的社会建构图景(譬如对天子--诸侯的制度设想),又在本体论(性善等问题)试图给出超验的回答。尤其是被朱熹等人重新诠释以后,自宋代以来,《孟子》就享有等同于“经”的地位。因此,要管窥儒学对中国社会思想和交往观念的影响,《孟子》应当是一个既相当重要,又具可操作性的切入口。对孟子的传播思想和传播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现今传播观念和传播行为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深刻剖析,将其延续千年的传播思想中脱离时代发展的部分抽丝剥茧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可以看到现今传播行为中受儒家传播思想落后守旧的部分影响的地方,有所扬弃地规范我们的传播行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先秦的文化特征及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从孟子的传播思想方面进行解读,剖析其核心“性善论”,对其内向传播进行探讨,并通过对孟子和孔子传播思想的对比,分析孟子对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的认识,指出“仁”和“礼”对人际传播的束缚作用,对孟子“善教”的传播控制手段进行探讨,强调突出孟子传播思想中“民本”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念。第三部分:从传播方式、传播技巧等方面来阐述孟子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传播技巧。第四部分:正视孟子的传播思想,探讨孟子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有所扬弃地继承孟子的传播思想。
【关键词】:孟子 传播思想 传播技巧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缘起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文献综述12-14
- 1.4 研究目的14-15
- 1.5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先秦传播文化背景下的孟子16-20
- 2.1 先秦传播文化的特征16-17
- 2.2 孟子其人及所处时代背景17-18
- 2.3 孟子的传播活动18-20
- 第3章 孟子的传播思想20-35
- 3.1 孟子传播思想的核心——性善论20-24
- 3.1.1“性善论”的内涵20-22
- 3.1.2 内向传播——达到性善的途径22-24
- 3.2 孟子传播活动的最高准则——“仁”24-29
- 3.2.1“仁”与“礼”——孔孟传播准则对比24-27
- 3.2.2“仁”与“礼”对于人际传播的束缚27-29
- 3.3 孟子的传播控制手段——“善教”29-32
- 3.3.1 自上而下的社会传播结构29-30
- 3.3.2 传播控制手段30-32
- 3.4 孟子传播思想的革新——“民本”32-35
- 3.4.1“民本”思想32-33
- 3.4.2“民本”思想在传播中的体现——民众话语权33-35
- 第4章 孟子的传播技巧——说服的艺术35-41
- 4.1 说服准备35-37
- 4.2 动之以情37-38
- 4.3 晓之以理38-41
- 第5章 孟子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41-48
- 5.1 重新审视传者素养41-44
- 5.2 塑造“受众本位”理念44-46
- 5.3 加强传播技巧,,改善传播效果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2
本文关键词:孟子的传播思想与传播技巧研究
本文编号:514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1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