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游戏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的游戏理论研究
【摘要】:我们的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介变成了人们的玩具。从人类社会的诞生之初,游戏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体育比赛、魔术、音乐、舞蹈、棋类等活动中无不体现着游戏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就连读报纸都是一种受众在主观上进行的游戏。但是,媒介的使用作为一种游戏方式一直也未得到有效的发掘,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媒介的宣传效果上。网民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他们有更加丰富的媒介使用方式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网络的虚拟空间给网民们提供了一种脱离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匿名的身份可以让媒介使用者扮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去探索和发现未知。人们网络的多元和包容可以促进趣缘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并进一步加强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融合,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去建立新的组织。随着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加深,就要建立起一套可以增强反馈的交互性规则来促进自己团体的发展和壮大。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游戏的属性。在媒介的游戏化进行的同时,电子游戏从一种单纯的游戏,也开始变成一种新媒体。网络游戏术语的创造与流变,玩家在多重渠道下的互动,在游戏中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并组成相对稳定的游戏群组等现象都体现了游戏媒介化的发展。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游戏的运行机制并试图把它引入生活与生产中,“游戏化”也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游戏理论进行综述。第一章,介绍游戏在媒介的发展影响下的历史。游戏从原始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后工业时代,游戏逐渐呈现出媒介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对媒介的游戏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主要赫伊津哈以游戏为文化原动力的游戏理论、麦克卢汉的游戏媒介观、史蒂芬森的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和游戏的心流理论。第三章,阐释游戏化的起因、发展和应用。第四章,对媒介游戏理论进行评述,梳理媒介游戏理论的发展脉络。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阐释了受众主体性不断得到解放的网络环境下传播学研究范式应该从以传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的转移。
【关键词】:媒介 游戏 游戏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1
- 0.1 选题背景10
- 0.2 研究意义10-11
- 0.2.1 理论意义10-11
- 0.2.2 实践意义11
- 0.3 研究方法11-12
- 0.4 国内外相关研究12-20
- 0.4.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0.4.2 国内研究现状15-20
- 0.5 概念界定20-21
- 0.5.1 游戏20
- 0.5.2 传播媒介的游戏理论20-21
- 1 媒介发展视角下的“游戏现象”21-34
- 1.1 原始的游戏21-22
- 1.2 农业时代的游戏22-25
- 1.3 工业时代的游戏25-29
- 1.4 后工业社会的游戏29-34
- 2 传播媒介的游戏理论34-53
- 2.1 赫伊津哈的游戏观34-39
- 2.1.1 游戏是文化发展的动力34-35
- 2.1.2 游戏理论的核心35-37
- 2.1.3 作为游戏的文字37-39
- 2.2 麦克卢汉的游戏媒介观39-43
- 2.2.1 新媒介改变了人的游戏方式39-41
- 2.2.2 游戏是人的延伸41-43
- 2.3 斯蒂芬森: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43-50
- 2.3.1 斯蒂芬森的媒介游戏观43-45
- 2.3.2 赫伊津哈的启示:阅读新闻是读者的游戏45-47
- 2.3.3 Q方法:能够测量快乐的方法47-50
- 2.4 畅(flow):一种游戏中的心灵体验50-53
- 2.4.1 “畅”的产生50-51
- 2.4.2 畅的解析51-52
- 2.4.3 畅与游戏52-53
- 3 游戏化53-58
- 3.1 游戏与工作53-54
- 3.2 游戏化应用54-55
- 3.3 功利与非功利55-56
- 3.4 游戏改变生活56-58
- 4 游戏人的时代58-62
- 4.1 游戏58-59
- 4.2 媒介59-60
- 4.3 受众的主体性60-62
- 结语62-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玲;;网络、游戏和网络游戏[J];当代传播;2006年01期
2 ;目前中国网络游戏人才应该从哪里寻找[J];信息产业报道;2005年05期
3 郑名;;觉醒游戏理论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张绍宾;;我国教育网络游戏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5期
5 陈力丹;郭闻捷;;网络“偷菜”游戏的流行说明了什么[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6 邹瑞;;教育网络游戏应用于高职网络课程改革之理论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单文盛;胡旋;;传播游戏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微博营销特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柯泽;宗益祥;;媒体只是受众自我取悦的玩具——传播的游戏理论及网络语境下对传媒业的启示[J];新闻记者;2014年02期
9 吴文虎,张一飞,花生米,罗晓沛,张岩,张淳;病树前头万木春 游戏少年:宽容还是反对?[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2001年03期
10 游虾;游戏问答4[J];电脑爱好者;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庆玲;韩国网络游戏成功的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杨双静;幼儿园游戏多元化的实施与发展[N];周口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笑溪;多人角色游戏中的交互叙事及玩家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黄懿琳;玩家体验与游戏机制的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陈梅;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自我体验”的视觉表达[D];西南大学;2016年
4 于涵;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因素探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5 夏梦霖;新媒体游戏的多重互动性体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付云霖;媒介的游戏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吴松;网络游戏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兵;网络游戏消费者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胡鸿;论网络游戏中的审美因素[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欣;基于玩家需求的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7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4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