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
【摘要】:从诞生到现在短短十几年,真人秀节目不仅蔓延全球,而且成为霸占各地电视荧屏的强势文本,不仅创造了一个个收视神话,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和经济形式。电视文本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电视真人秀的盛行自然离不开消费文化这一背景和土壤。本论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参照中外典型电视真人秀节目,探究电视媒体与消费文化的关系,并揭示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的消费文化特征。电视真人秀节目是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典型文本,消费文化具有的符号化和象征性、商品化和复制性、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消费快感化等特点投射到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使其成为文化属性与商品特征的统一,并遵循着收视率至上的注意力经济规律,无处不在的广告也表明真人秀节目其实是电视与资本的合谋,资本用各种光怪陆离的符号打造了一场感官盛宴,受众受好奇心和窥私欲的驱使,参与这场狂欢以求自我认同和情感支持,短暂的快感之后剩下的只是虚假的满足,所谓的主人翁只是一种梦幻的乌托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消费文化也不例外,消费主义的破坏性也体现在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之中,使其产生种种弊端,比如节目的低俗化屡屡引发道德危机,同质化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并产生一系列版权乱象,过度商业化更是造成了金钱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严重不符,针对这些弊端,本论文进行了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对解决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电视真人秀应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伦理调整,同时立足现实、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并树立文化自觉,勇于承担起文化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观众贡献出“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节目,电视真人秀节目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本论文采取了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参考消费文化、传播学、电视真人秀节目等方面研究的相关论著及理论成果,并以国内外兴起的部分具有开创性、典型性的精品电视真人秀节目为案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与分类、起源和流变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等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消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其符号化和象征性、商品化与复制性、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感性化等特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结合消费文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从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入手来研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文化特征,研究对象更加具体,研究问题更加深入,既有理论支持,又有现实依托,因此研究结论更有规律性和适用性,这既是本论文创新之处,也是本论文的理论意义。最后,本论文还对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前景进行了探析。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克服真人秀同质化等普遍性弊端,另一方面还要解决过度依赖外国模式的问题,而这两者的根本解决办法都在于本土化创新。只有树立大市场理念,研究真人秀创新规律,通过元素配比和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并注重品牌树立、维护和延伸,充分借鉴欧美模式和韩国模式的有益经验,才能推出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真人秀,增强中国电视的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因此,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未来真人秀畅想上,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本论文基于当前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的现状和弊端,并结合国家政策和调控形势,认为未来真人秀或会回归其初衷,素人秀或能成为下一阶段真人秀节目的主流,在这之前,星素结合真人秀必然成为一种过渡形式。除此之外,网络综艺凭借自身平台、内容等方面的优势,也必然能在未来真人秀之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消费文化 电视真人秀 本土化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1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方法12-13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3-17
- 一、消费文化综述13-14
- 二、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综述14-15
- 三、电视真人秀综述15-17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难点17-18
- 第一章 电视真人秀节目与消费文化18-33
- 第一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概述18-24
- 一、内涵和分类18-19
- 二、起源和流变19-20
- 三、在中国的发展20-24
- 第二节 消费文化概述24-31
- 一、概念界定24-27
- 二、特点总结27-31
-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31
- 第四节 消费文化下的典型文本:电视真人秀节目31-33
- 第二章 电视真人秀节目消费文化特征分析33-41
- 第一节 文化商品本质33-34
- 第二节 注意力经济和广告34-35
- 一、注意力经济和收视率至上34-35
- 二、电视与资本的合谋之广告35
- 第三节 符号消费与偶像消费35-37
- 一、符号消费35-36
- 二、偶像消费36-37
- 第四节 受众心理分析37-41
- 一、好奇心与窥私欲38
- 二、快感消费与虚假满足38-39
- 三、受众参与与民主错觉39-40
- 四、自我认同与情感支持40-41
- 第三章 消费文化下的电视真人秀批评与反思41-48
- 第一节 消费主义与电视真人秀弊端41-44
- 一、同质化,导致审美疲劳41-42
- 二、低俗化,引发道德危机42-43
- 三、商业化,造成不良社会风气43-44
- 第二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反思44-48
- 一、进行本土化的伦理调整44-45
- 二、立足现实,关注情感45-46
- 三、电视真人秀的文化责任46-48
- 第四章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前景探析48-58
- 第一节 中国电视真人秀现状48-50
- 一、从欧美模式到韩国模式48-49
- 二、韩国模式综艺霸占荧屏49-50
- 第二节 本土化创新50-53
- 一、为什么要创新50-51
- 二、本土化创新路在何方51-53
- 第三节 未来真人秀畅想:明星还是素人53-58
- 一、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53-54
- 二、素人真人秀的春天来了54-56
- 三、美韩融合,中国特色真人秀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5
- 一、专著59-61
- 二、学位论文61-63
- 三、期刊文章63
- 四、网络文章63-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2006年02期
2 彭吉象;;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慎学西方[J];新闻与写作;2007年02期
3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选手建构[J];新闻界;2007年03期
4 阚乃庆;;欧美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及启示[J];现代视听;2007年07期
5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内核——冲突[J];新闻界;2007年04期
6 周雪涛;杜晓琳;;真人秀节目面面观[J];青年记者;2007年15期
7 胡妍妍;;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独特个性和潜在活力[J];新闻战线;2007年10期
8 贺梦丹;;真人秀节目的民族化及创新探索[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7年10期
9 拉瑞·纳莫;;《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序言摘登[J];青年记者;2007年20期
10 周建军;陈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爱华;;从比较中看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黎薇;;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嬗变及批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晨宇;;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数字媒体营销传播策略探讨——以《非你莫属》郭杰晕倒事件引发的微博热议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春阳;;媒体活动:多媒体时代的市场冲动、资源积聚与国际化尝试——以省级卫视真人秀节目为例的产业经济学阐释[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妍妍;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和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雨檬 编译;印度两档真人秀节目受罚[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郑蕊;14档真人秀节目抢滩四季度荧屏[N];北京商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波;市场尚未捂热 内容还需改造[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冉儒学;国内真人秀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N];中华新闻报;2005年
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真人秀节目?[N];中国审计报;2006年
7 孙荣欣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是是非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林昊;英电视真人秀节目试图邀伤兵惹众怒[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毛莉 编译;美国真人秀节目染指艺术圈[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陈忧子;综艺:真人秀节目的逆袭之年[N];工人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梅;网络时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蓓娜;我国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问题及成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周晓珍;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施育华;国内真人秀节目整合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叶薇;探析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大赛”中对身体的规训[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张惠;狂欢理论视域下的交友类真人秀节目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谢玲;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许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瓶颈及对策[D];暨南大学;2007年
8 涂曼;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解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沈彬彬;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10 卢祝萍;国内职场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0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9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