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12:37

  本文关键词: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案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媒体 信息异化 案例分析


【摘要】:伴随互联网大环境下产生的社交媒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然而,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失真、信息焦虑、信息饥饿、信息操纵等信息异化现象,对国家、政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现象代表性较强的案例,对其进行初步的阐述及分析。在后几个章节,深入的从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和探讨。其中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小案例对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现象及危害进行阐述;分别通过政治、经济、技术、心理因素对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最终章节提出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控制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交媒体 信息异化 案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创新点13-15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5-20
  • 2.1 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15-17
  • 2.1.1 社交媒体的定义15-16
  • 2.1.2 社交媒体的特性16
  • 2.1.3 社交媒体的类型16-17
  • 2.2 信息异化的基本概念17-20
  • 2.2.1 异化的定义17-18
  • 2.2.2 信息异化的概念18
  • 2.2.3 社交媒体的信息异化18-20
  • 第3章 南京特大微信销售假药案例分析20-26
  • 3.1 微信平台信息异化的表现20-22
  • 3.1.1 微信用户信息泄露20-22
  • 3.1.2 利益驱动微信诈骗犯罪22
  • 3.2 微信平台信息异化原因分析22-24
  • 3.2.1 发布信息监管不到位22-23
  • 3.2.2 微信用户管控不足23-24
  • 3.3 微信平台信息异化的控制24-26
  • 3.3.1 加强微信用户信息素养24-25
  • 3.3.2 规范微信平台法规25-26
  • 第4章 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26-37
  • 4.1 信息产生方面26-30
  • 4.1.1 污秽信息26-27
  • 4.1.2 信息版权27-28
  • 4.1.3 信息超载28-29
  • 4.1.4 信息安全29-30
  • 4.2 信息传播方面30-33
  • 4.2.1 信息焦虑30-31
  • 4.2.2 信息崇拜31
  • 4.2.3 信息饥饿31-32
  • 4.2.4 信息泄露32-33
  • 4.3 信息利用方面33-37
  • 4.3.1 信息操纵33-34
  • 4.3.2 信息剩余34-35
  • 4.3.3 信息犯罪35-36
  • 4.3.4 信息窄化36-37
  • 第5章 社交媒体信息异化的原因分析37-47
  • 5.1 政治因素37-39
  • 5.1.1 社会地位和能力的倾斜37-38
  • 5.1.2 舆论制造者的串联示威38-39
  • 5.2 经济因素39-41
  • 5.2.1 社交媒体的利益驱动39-40
  • 5.2.2 不法分子的借机牟利40-41
  • 5.3 心理因素41-44
  • 5.3.1 心理机制的失衡41-42
  • 5.3.2 用户从众心理的加强42-44
  • 5.4 技术因素44-47
  • 5.4.1 信息传播途径的变革44-45
  • 5.4.2 去语境化发展不完善45-47
  • 第6章 社交媒体信息异化问题的控制47-53
  • 6.1 从用户层面加以管控47-49
  • 6.1.1 提高社交媒体用户信息素养47
  • 6.1.2 加强伦理道德法制宣传教育47-48
  • 6.1.3 提升发布内容原著版权意识48-49
  • 6.2 从社交媒体层面加以管控49-51
  • 6.2.1 控制信息资源质量及数量49-50
  • 6.2.2 强化信息安全技术50-51
  • 6.3 从政府层面加以管控51-53
  • 6.3.1 成立行业监督协会51
  • 6.3.2 建立社交媒体的法律法规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2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3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4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5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7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8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9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10 翟菁;张莉钥;;谱写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五部曲”[J];今传媒;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Twitter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星玮;社交媒体信息结构化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谢松县;社交媒体中观点信息分析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黄睿;台湾反服贸运动中社交媒体的参与及其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鹏鹏;中国公共政策传播中社交媒体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于一恒;基于社交媒体的A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休休;社交媒体上的恐怖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0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