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3 06:08
本文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案例分析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与Web2.0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通过网络人们能够迅速发布及传播最新信息,网络舆情也在此环境下产生并发展。大学生网民是我国网民的重大群体,对网络的使用率相对偏高,网络是其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对高校校园及社会事件高度关注,并乐于对其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形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是信息在生产及传播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产生的反作用于信息主体的有害力量,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也会有异化现象产生,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网络舆情及信息异化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并根据实际案例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情 信息异化 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G64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2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21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1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21-23
- 1.4.1 研究方法21-22
- 1.4.2 研究的创新点22-23
- 第2章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相关理论基础23-37
- 2.1 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23-27
- 2.1.1 舆情与网络舆情23-24
- 2.1.2 高校网络舆情24-25
- 2.1.3 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25-26
- 2.1.4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点26-27
- 2.2 信息异化的基本概念27-33
- 2.2.1 异化的概念及起源27
- 2.2.2 信息异化的概念27-28
- 2.2.3 信息异化的表现形式28-31
- 2.2.4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危害31-33
- 2.3 其他相关理论33-37
- 2.3.1 信息增长理论33-34
- 2.3.2 信息效用理论34-35
- 2.3.3 环境分析理论35-37
- 第3章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案例分析37-43
- 3.1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事件介绍37-38
- 3.2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事件舆情评价38-40
- 3.2.1 媒体评价38-39
- 3.2.2 网友评价39-40
- 3.3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相关舆情40-41
- 3.4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舆情点评41-42
- 3.5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舆情危害42-43
- 第4章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成因43-53
- 4.1 主体因素43-45
- 4.1.1 主体心理43-44
- 4.1.2 主体信息素养44-45
- 4.2 客体因素45-47
- 4.2.1 信息爆炸45-46
- 4.2.2 信息质量低46-47
- 4.3 环境因素47-53
- 4.3.1 政治环境48-49
- 4.3.2 经济环境49
- 4.3.3 社会环境49-51
- 4.3.4 技术环境51-53
- 第5章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的控制策略53-64
- 5.1 主体视角53-56
- 5.1.1 心理疏导53-54
- 5.1.2 加强主体信息素养教育54-56
- 5.2 客体视角56-58
- 5.2.1 对信息进行整合56-57
- 5.2.2 提高信息质量57-58
- 5.3 环境视角58-64
- 5.3.1 提高政治环境管控58-59
- 5.3.2 提高经济环境管控59-60
- 5.3.3 提高社会环境管控60-62
- 5.3.4 提高技术管控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本文编号:612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1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