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信息文明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7-08-04 13:22

  本文关键词:论信息文明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文明 信息文明 信息社会 基本特征 内在逻辑 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技术、文化发展的产物,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技术对生产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文明时代的物质基础。其实,信息文明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发展历程上有着相似之处,都与社会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信息文明当然又不同于以往文明形态,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社会对信息资源有着很高的依赖程度,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分工和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文明社会改变了以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文明有着以下基本特征:信息文明是具有虚拟特点的文明,虚拟一直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只是在信息文明时代发挥的更淋漓尽致,信息技术和虚拟技术塑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信息文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明,信息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是信息社会最坚实的支撑;信息文明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文明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一体化的文明;信息文明时代社会的经济形式表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信息经济在生产方式、生产要素、劳动力需求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经济有着显著区别;与社会的物质文明相对应,信息文明时代有着新文化,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呈现一种新的风貌,它是信息文明时期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元性;信息文明时代人类文化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趋向多元化、去中心化和扁平化。信息文明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逻辑,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作用,技术对社会的塑造作用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
【关键词】:文明 信息文明 信息社会 基本特征 内在逻辑 信息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序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问题13-14
  • 1.4 研究意义14-15
  • 2 信息文明的历史及内涵15-22
  • 2.1 文明的历史变迁15-17
  • 2.2 信息文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7-19
  • 2.3 信息文明的内涵19-22
  • 3 信息文明的基本特征22-36
  • 3.1 表现为虚拟形态的文明22-25
  • 3.2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明25-26
  • 3.3 以信息为中心的一体化的文明26-28
  • 3.4 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模式的文明28-31
  • 3.5 具有全新信息化社会生活的文明31-32
  • 3.6 具有新价值观的文明——信息时代的精神文明32-36
  • 4 信息文明的内在逻辑36-44
  • 4.1 物质基础是信息文明的起点36-37
  • 4.2 技术对社会的塑造作用37-39
  • 4.3 人类实践的建构性是信息文明的必要条件39-40
  • 4.4 网络空间带来全新的人类经验40-41
  • 4.5 人类存在状况的后现代性趋向41-44
  • 5 展望与希冀:信息文明时代的人类世界44-47
  • 5.1 人类文明的目标44-46
  • 5.2 信息文明的前景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鹰;;信息文明论纲[J];天府新论;2006年05期

2 邱占芬;栾早春;;论计算机与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J];未来与发展;1997年06期

3 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任淑萍;信息技术对信息文明社会公众的影响[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沐;;论信息文明时空观的特征[J];探索;2009年02期

6 杨文祥;;人生梦想 职业生涯 专业理念 精神诉求——一个图书馆人的漫漫心路 信息文明的价值追求[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4期

7 邱占芬;论计算机与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1998年01期

8 吴慰慈;;《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序言[J];图书与情报;2007年06期

9 石晴;;《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出版[J];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04期

10 郑朝晖;;信息技术的困惑与信息文明[J];图书情报论坛;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强;信息时代还是信息文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恕;缺少创新能力不能归咎于传统文化[N];科技日报;2006年

3 新华社记者 储叶来;信息文明改写草原历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陈妙庭 宁茂军 赵德稳;万年10万农民坐享信息文明[N];上饶日报;2006年

5 ;讲述西安[N];西安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高骥远;上海百万青少年点播IPTV带来的启示[N];通信信息报;2006年

7 乐黛云;多元化世界的文化自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李静;《中国问题——来自知识界的声音》[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张曙光;用信息文明战胜社会恐慌[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汪言;网络文学应运当兴[N];中国艺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玉和;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易帆;论信息文明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9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19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