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北碚时期复旦大学新闻学教育研究(1938-1946)

发布时间:2017-08-09 13:03

  本文关键词:北碚时期复旦大学新闻学教育研究(1938-1946)


  更多相关文章: 北碚时期 复旦新闻教育 内迁 发展 评述


【摘要】: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新闻教育走上正轨,至抗战爆发前,已成为我国新闻教育的佼佼者。淞沪会战后,新闻系随校西迁,1937年底,抵达重庆,后落脚北碚。抗战时期,复旦新闻系办学从未中断,即时在条件艰苦的大后方,依然坚守新闻教育的阵地,直到1946年5月返回上海,新闻系在重庆停留八年之久。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新闻系“从无到有”,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设备日益充实,复旦新闻系在大后方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成为青年学子学习新闻知识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战争与新闻教育”为论述核心,从民国报刊文本、历史档案等原始文献中去系统梳理并归纳出复旦新闻教育战前的发展水平、战时的内迁轨迹以及落脚重庆后的发展。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学生情况和学术研究五个维度总结战时新闻教育的特征,同时对影响新闻教育发展的关键人物——谢六逸、程沧波、陈望道的新闻思想进行述评,力图还原出在战争状态下新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全貌,试图勾勒出新闻系在战争状态下悲壮却不悲观、物质匮乏但精神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章共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方法和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新闻系在战前的发展水准,内迁的经过和落脚后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为战时新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包括初期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体系的变迁、教员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的变化、学生实习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术研究等。第四部对新闻系的发展进行评述。阐述了内迁的意义,对关键人物的战时新闻思想进行初步探析,指出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语部分观照了战时重庆其他新闻院系的发展,将新闻系的发展置于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阐释其在推进新闻教育职业化、中国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关键词】:北碚时期 复旦新闻教育 内迁 发展 评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9;G21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8-9
  • 1.2 相关研究综述9-11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研究意义12-14
  • 1.4.1 学术意义12-13
  • 1.4.2 现实意义13-14
  • 2 从上海走向重庆14-29
  • 2.1 战前:稳步向前的新闻教育15-23
  • 2.2.1 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15-17
  • 2.2.2 教学设备与配套粗具规模17-19
  • 2.2.3 教师队伍壮大与研究成果丰富19-20
  • 2.2.4 毕业生在业界初露锋芒20-23
  • 2.2 内迁:烽火中的转移23-24
  • 2.2.1 庐山的短暂停留23-24
  • 2.2.2 西迁入川24
  • 2.3 落脚:大后方的困境24-29
  • 2.3.1 在重庆与北碚间辗转24-25
  • 2.3.2 从大都市到小乡村25-26
  • 2.3.3 大轰炸带来的劫难26-29
  • 3 战时新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29-49
  • 3.1 服务当地,开展教学工作29-31
  • 3.1.1 探索乡村实践教学29-30
  • 3.1.2 寻求与《嘉陵江日报》合作30-31
  • 3.2 变迁课程体系以适应战时之需31-39
  • 3.2.1 三次调整课程体系31-36
  • 3.2.2 战时课程设置的特征36-39
  • 3.3 引进业界精英重建教师队伍39-43
  • 3.4 学生实习与实践活动的开展43-47
  • 3.4.1 开辟多样化的校内实践平台43-45
  • 3.4.2 积极参与新闻活动45-47
  • 3.5 关注战时新闻学的研究47-49
  • 4 战时新闻教育评述49-59
  • 4.1 内迁的意义49-50
  • 4.1.1 彰显了师生苦斗的精神49
  • 4.1.2 延续了复旦新闻教育的命脉49-50
  • 4.1.3 内迁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更是发展50
  • 4.2 关键人物的战时新闻思想探析50-56
  • 4.2.1 谢六逸:要向地方小报输送新闻人才51-53
  • 4.2.2 程沧波:追求新闻自由和报业企业化经营53-54
  • 4.2.3 陈望道:倡导“好学力行”的新闻教育观54-56
  • 4.3 战时复旦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56
  • 4.3.1 新闻教材的匮乏56
  • 4.3.2 通识课程过多56
  • 4.4 战时复旦新闻教育的启示56-59
  • 4.4.1 注重新闻理想的教育57
  • 4.4.2 新闻办学应开放自由57-58
  • 4.4.3 重视实践与职业化教育58-59
  • 5 结语59-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4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英,郭文明;我国新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张芹;变与不变:新形势下的新闻教育[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李建新;论新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4 胡连利,田红虹;关于新闻教育创新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5 韩炼;论新闻教育改革[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敬红;试析当前新闻教育中实施全面学分制的原因、难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冯豪博;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阎东艳;;对高校新闻教育现状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申凡,陈奕奕;新闻教育:本土情怀下的国际化选择[J];学术界;2005年02期

10 王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闻教育[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德生;;新闻教育的灵魂:同步思维养成[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2 李晓灵;;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集体无意识症候及其对策——以美国新闻教育为参照[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3 陈秀云;;新闻的应用性与新闻教育的理想[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4 陈娜;;谈新闻教育制度的内生性[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5 毕传新;金力;;新闻是什么?——对数字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的思考[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周怡;王俊;;转向、借鉴、整合——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新闻教育的转型[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8 汪凯;;危机与反思:新闻教育何以可为?[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9 戴莉莉;;对接变革中的新闻媒体需求——新闻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思考[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10 刘行芳;贾广惠;;论大学生新媒介依赖症问题对新闻教育的冲击[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明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传媒从业经历不能包办一切新闻教育[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沈和;新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彭琳;新闻教育应该培养恪守职业道德的人[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方汉奇;新闻教育的历史画卷[N];人民日报;2004年

5 郭可;国际新闻教育促进新闻教育专业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郭可;国际新闻教育促进新闻教育专业化[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蔡凯如;关于新闻教育、研究与实践一体化的思考(一)[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贾临清;新闻教育:用社会观观社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郜书锴;国外新闻教育新视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郜书锴 (作者系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专业教育是新闻教育的必然选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映纯;近代中国新闻职业化的建构[D];暨南大学;2015年

2 周婷婷;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D];复旦大学;2008年

3 马嘉;重学轻术:论日本高等新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俊峰;学徒制影响下的学院制:英国大学新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林牧茵;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D];复旦大学;2012年

6 黄鹂;论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敏;中国新闻教育学术研究的嬗变(1918—2010)[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允美(Kim Yunmi);中韩高等新闻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葛怡婷;道阻且长 行而能远—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述评(1957-1976)[D];复旦大学;2014年

4 谭秀丽;民国时期中国新闻学期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李璐;海峡两岸新闻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闫玺亦;马星野与中国现代新闻业[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杨唯汀;从报界精英到新闻教育之父[D];兰州大学;2016年

8 朱珑珑;民国大学新闻教育的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祝阳;北碚时期复旦大学新闻学教育研究(1938-1946)[D];重庆大学;2016年

10 李近;新时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45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45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