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实到真实感的采访路径
本文关键词:从真实到真实感的采访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人间词话》 刘海燕 采访对象 令人 渐行渐远 问过 痛彻心扉 终生难忘 中国新闻奖 香樟树
【摘要】: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诗歌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不隔,指的是诗歌的贴近性和真实感,好的诗歌令人如临其境。优秀的人物报道也一样,不会令读者有隔膜感和虚假感,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是一个重视感觉的时代,国家强调群众的获得感,个人在意生活的仪式感,对于人物稿件来说,真实感往往摆在第一位。"我敬佩那些好人,但是不懂他们。"类似的读者感受,源于人物
【作者单位】: 安徽日报政治新闻中心;
【关键词】: 《人间词话》;刘海燕;采访对象;令人;渐行渐远;问过;痛彻心扉;终生难忘;中国新闻奖;香樟树;
【分类号】:G212.1
【正文快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诗歌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不隔,指的是诗歌的贴近性和真实感,好的诗歌令人如临其境。优秀的人物报道也一样,不会令读者有隔膜感和虚假感,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是一个重视感觉的时代,国家强调群众的获得感,个人在意生活的仪式感,对于人物稿件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霞;;“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探究《人间词话》不提李清照的缘由[J];艺术科技;2013年04期
2 王昕;李盛尧;;对《人间词话》中两个观点的一些看法[J];兰台世界;2011年28期
3 游修龄;;名人也有失误时[J];咬文嚼字;2011年04期
4 杨传春;“入内”才能“出外”[J];新闻通讯;1984年04期
5 陆传叶;;从“湿心失意”到“师心诗意”[J];江苏教育;2012年Z1期
6 杜华平;;《人间词话》诸稿文本对勘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周迅;人品与气魄[J];新闻出版交流;1996年01期
8 孙郁;旧诗杂记[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12期
9 王亚民;;选题立意与出版境界[J];出版广角;1996年03期
10 王亚民;选题立意与出版境界[J];编辑之友;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 翼;惆怅西园满地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美春;从概念融合的角度研究《人间词话》中境界论的建构[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欣;《人间词话》中“境界”理论的审视[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玉晓;《人间词话》修辞语境观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茂月;《人间词话》:境界修辞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雪丰;《人间词话》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晶晶;王国维《人间词话》接受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韩婷;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经典化历程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8 李晓华;转型期一个文论经典的诞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硕;历史合力中的经典文论[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刘芳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人间词话》误译现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661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6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