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的灵隐寺佛教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7:39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视阈下的灵隐寺佛教传播研究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的荧屏初现曾引发万人空巷的场景,更是将佛教空灵、禅静的元素视听化地予以重现。21世纪,基于数据网络基础的新媒体传播再次将佛教传播推上新的台阶。青泥塑身的菩萨佛陀不再神秘,网络微信中的高僧大德娓娓诉说着佛语禅言。以杭州灵隐寺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庙宇在新媒体传播中,以弘扬佛教教义为精神旨归,精心建构传播文本,契合现实社会语境与受众心理期待,逐渐探索出新的传播模式与路径。伴随着新中国对宗教传播的宽松政策与人们物质生活丰裕所催生的精神消费诉求,佛教千年的传教本能得以延续,这进而引发了佛教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日益勃兴。同时,新媒体本身超文本、超链接、超大众的特性更是使得佛教传播文本形态富于多变。就灵隐寺佛教传播文本而言,怒目叱咤的金刚少了,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了,“善恶、轮回”的学说通过佛教音乐、佛教图像与佛教故事等方式予以重构,虽是神说叙事,但西天似乎触目可及;虽是佛化生活,但依旧映射着现实伦理。从灵隐寺佛教文化的传播效果及社会影响来看,标榜众生平等的佛教为受众提供了相对跨性别、跨年龄、跨阶层的交流平台,其“苦、集、灭、道”的教旨通过符号的数字化、多元化重现满足着受众的情感消费诉求。同时,灵隐寺经由议程设置将社会祈愿与“云林祈福”专题链接,满足着受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传播、传递着真善美的人生要义。灵隐寺的新媒体佛教传播虽以其暗合受众心理的教旨与视听皆备的文本构建而获得极大认可,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其也存在一些冲突与异化,匮乏的内容生产、神化的理想之国、教义的辗转流失等均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我认为,唯有营建高端品牌、坚守教义的纯粹、强化把关深入,佛教传播才能获得健康良性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佛教 灵隐寺 传播文本 传播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研究缘起9-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佛出深山的社会动因15-24
- 第一节 历史与当下:佛教传播的政治语境15-18
- 一、东传千年与君主尚禅的历史性15-17
- 二、文化繁荣与宪法规定的当下性17-18
- 第二节 消费与依赖:佛教传播的经济语境18-20
- 一、物质经济日渐充裕后的精神消费诉求18-19
- 二、媒介变革中日益增长的现代媒介依赖19-20
- 第三节 传承与演变:佛教传播的文化语境20-24
- 一、岁月变迁中普度众生的原教旨传承21-22
- 二、时光流转间中国佛教的亚文化演变22-24
- 第二章 新媒体视域下灵隐寺佛教传播的文本构建24-37
- 第一节 佛教符号的视听化嬗变24-29
- 一、影视艺术的荧屏再现24-26
- 二、图文并茂的情感体验26-27
- 三、轻声梵唱的天籁之音27-28
- 四、灵隐加“V”的亲民互动28-29
- 第二节 场面调度中的“云林禅音”29-33
- 一、从声画并茂到菩萨低眉 佛家元素的新媒体再现29-30
- 二、从开宗明义到娓娓道来 叙事视角的新媒体重构30-32
- 三、从灵隐寺到云林禅寺 “云林”系列的类型化演绎32-33
- 第三节 内容编码中的情感消费33-37
- 一、修禅养心:日复一日的涵化体现33-34
- 二、佛教美文:互文意义的文化投影34-35
- 三、云林祈福:议程设置的情感寄托35-37
- 第三章 新媒体视域下灵隐寺佛教传播的受众满足37-56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基于灵隐寺新媒体传播效果与影响的研究37-49
- 一、调查样本与方法38-39
- 二、调查结论及分析39-49
- 第二节 功能阐释:灵隐寺新媒体传播的使用与满足分析49-56
- 一、佛入人心:跨越年龄的界限49-51
- 二、肉身成佛:褪去穷富的外衣51-53
- 三、众生平等:构建女性乌托邦53-56
- 第四章 对灵隐寺新媒体传播的审视与建议56-64
- 第一节 对佛教新媒体传播的理性审视56-60
- 一、媒介洪流的瞬息万变与匮乏的内容生产56-58
- 二、文化霸权中的理想国与世俗的现世生活58-59
- 三、物欲狂欢的贪嗔痴念与纯粹的洗心思禅59-60
- 第二节 对佛教新媒体发展的建议60-64
- 一、营建品牌的高端化 加强受众互动60-61
- 二、坚守教义的纯粹性 符号多元重现61-62
- 三、强化把关的深入性 共筑纯净社区62-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5
- 致谢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晓榆;;舞蹈《千手观音》的审美启示[J];音乐时空;2013年02期
2 李琦;;众声喧哗与众生失语——当下媒介文化的人文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蔡骐;徐小玲;;叙事学视域中的电视穿越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5 王宁;略论情感的社会方式——情感社会学研究笔记[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进;云之话语,钟之逻辑:叙事学视域下的网络新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明;当代中国基督教传播方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编号:66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6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