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范式变迁与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2:15

  本文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范式变迁与融合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 新媒体技术 跨界融合


【摘要】: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迅速普及,在互联网编织通讯社交网络的同时,移动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并且真正突破了空间和时间因素的限制。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一场新的革命开始了,它就是“互联网革命”。在互联网掀起的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有的工业思维逐渐被互联网思维所代替,大众传播领域作为互联网革命的起始站,在互联网思维的深刻影响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去中心化、异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传播模式越来越受到追捧。通过新媒体技术大众可以很方便地连接到互联网,从而发出自己的声音,现代社会正逐步迈向一个信息开放的新时代——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一个平民化、自主化、开放式的信息传播时代,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格局,逐渐形成了以大众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新格局。体育传播作为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阵地,自然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成为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全新的体育传播模式。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内容和特征研究、自媒体时代体育赛事转播权研究、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研究、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舆情与危机研究、自媒体时代体育组织运营与营销研究等已成为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依旧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实际上,体育传播媒体按照出现顺序可分为体育平面媒体、体育广播媒体、体育电视媒体和体育网络媒体、体育手机媒体。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众传播领域有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分。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开发出诸如网络电视、手机电台等新的终端形态。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消息的传播方式也有以前的“点对多”的传播方式向“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转变,这在给体育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合理地整合所有媒体形式,从而使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更为明朗,这样的整合研究在现阶段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查阅文献、可视化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领域已有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提炼主要观点,对体育传播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义,对传统媒体时代到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方式变迁进行归纳演绎,分析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的主要特征并指出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数据提出了自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立体定位:新媒体技术是促进媒体融合的催化剂;体育电视媒体的核心地位依旧难以撼动;体育广播媒体发展实行精准人群定位;体育平面媒体着力于深度报道;体育网络媒体担当海量信息的检索方式。在媒体融合立体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体融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相融合、媒体融合应努力促进产业融合、媒体融合应重视管理体制的融合。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 新媒体技术 跨界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G80-05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1 前言15-29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6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16-17
  • 1.3.1 研究对象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文献综述17-27
  • 1.4.1 相关文献数据分析17-22
  • 1.4.2 研究成果主要观点分析22-26
  • 1.4.3 研究成果述评26-27
  •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27-28
  • 1.5.1 体育传播范式变迁的脉络梳理27
  • 1.5.2 体育传播的特征变化及问题分析27
  • 1.5.3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融合发展分析27-28
  • 1.5.4 论文框架28
  • 1.6 创新点与不足28-29
  • 1.6.1 论文的创新点28
  •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28-29
  • 2 核心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29-34
  • 2.1 核心概念辨析29-31
  • 2.1.1 新媒体与自媒体概念辨析29-30
  • 2.1.2 体育传播与体育传媒的概念辨析30-31
  • 2.1.3 媒体与媒介的概念辨析31
  • 2.2 论文理论基础31-33
  • 2.2.1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型31-32
  • 2.2.2 贝尔罗的SMCR传播模型32
  • 2.2.3 香农-韦弗传播模型32-33
  • 2.3 小结33-34
  • 3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范式变迁研究34-43
  • 3.1 平面媒体:纸质媒体向电子期刊变迁34-35
  • 3.2 广播媒体:手机APP成为主要终端35-37
  • 3.3 电视媒体:终端设备向智能化迈进37-39
  • 3.4 网络媒体:娱乐化信息的集散地39-40
  • 3.5 手机媒体:实现了与其他媒体的完全融合40
  • 3.6 小结40-43
  • 4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特征及问题分析43-46
  • 4.1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特征分析43-44
  • 4.1.1 传播主体:体育赛事参与者成为主要力量43
  • 4.1.2 传播内容:呈碎片化形式存在43
  • 4.1.3 传播受众:轻松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43
  • 4.1.4 传播方式:病毒式传播模式43-44
  • 4.2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存在问题分析44-45
  • 4.2.1 体育传播秩序混乱44
  • 4.2.2 信息数据的爆炸式侵扰44
  • 4.2.3 传播内容的过度娱乐化倾向44
  • 4.2.4 体育传播价值传递逐渐迷失方向44-45
  • 4.3 小结45-46
  • 5 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全媒体融合立体定位研究46-52
  • 5.1 新媒体技术是促进媒体融合的催化剂46-47
  • 5.2 体育电视媒体的核心地位依旧难以撼动47-48
  • 5.3 体育广播媒体发展实行精准人群定位48-49
  • 5.4 体育平面媒体着力于深度报道49-51
  • 5.5 体育网络媒体担当海量信息检索方式51
  • 5.6 小结51-52
  • 6 结论与对策52-55
  • 6.1 结论52
  • 6.1.1 时代的发展推动体育传播范式变迁52
  • 6.1.2 体育传播呈现新的特征52
  • 6.1.3 体育传播新的特征带来新的弊端52
  • 6.1.4 体育传播融合发展的立体生态系统52
  • 6.2 对策52-55
  • 6.2.1 媒体融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52-53
  • 6.2.2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融合53
  • 6.2.3 媒体融合应努力促进产业融合53-54
  • 6.2.4 媒体融合应重视管理体制的融合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0-6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璇;我国大众媒介体育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体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潘兵;全球化体育传播的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06期

3 肖焕禹,冉强辉,陈玉忠;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J];体育科学;2004年09期

4 刘静,肖焕禹;体育传播与都市文明[J];体育科研;2004年06期

5 刘小青;马敏卿;李泽群;邬似刚;;我国体育传播产业的特性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庹继光;;电视体育传播中形与意的对抗和融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吴继民;;我国高校体育传播形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邱元彦;;从世界杯透视体育传播营销[J];今传媒;2007年01期

9 郭广;;美国高校体育传播教育的历史沿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崔英姬;张未靖;;全球化观照下体育传播的偏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焕禹;刘静;;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刘晓丽;;户外电视传播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张帆;;新媒体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王跃;张蕾;王二亮;秦魏;赵子建;;现代体育的传播和帝国主义文化[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陈万妮;李泉;;试论徐一冰对近代体育传播的贡献[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实力媒体 谭泽薇;告诉你赞助体育活动的理由[N];中国经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正驰;自媒体时代体育传播范式变迁与融合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米嘉;大众体育传播对职业联赛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俞同;中国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体育传播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尹锋;从体育传播的视角看中国软实力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塬;试论体育传播优化中国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和传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6 刘旭兵;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彭莲s,

本文编号:672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72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