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拍客与拟态环境的再建构

发布时间:2017-08-25 22:24

  本文关键词:网络拍客与拟态环境的再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拍客 拟态环境 建构 信息拜物教


【摘要】:随着技术平权化运动的日趋发展和公众自我表达意愿的不断提高,网络自媒介应运而生,它们在信息生产和传播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日趋成为足以与主流大众媒介并驾齐驱的信息富矿和主要舆论场。在这批崛兴的网络自媒介中,拍客因其在传播过程中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异军突起,成为最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传播者之一。众所周知,传统大众媒介通过对客观世界有目的的选择和加工,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真实环境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的产生是无可避免的,是不以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存灭的。拍客作为媒介的一种,也难免落入制造拟态环境的窠臼。不过,拍客所建构之拟态环境与传统大众媒介所建构之拟态环境在质和量上已不可等而观之,从相对意义上讲,拍客实现了对拟态环境的再建构。本文以网络拍客和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及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展开了对拟态环境的产生与发展、拍客的基本特征及兴起的原因、拍客建构拟态环境的表征和意义、拍客建构拟态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失范和优化路径等四块内容的论述。本文第一章叙述了拟态环境的源起;交代了传统大众媒介建构拟态环境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了拟态环境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本文认为,人们对信息的过度依赖,即信息拜物教的产生,大大推动了信息的扩大再生产,而传统媒介在扩大再生产中的表现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以信息大爆炸为主要表现的的自媒介的诞生。第二章分析了作为自媒介典型代表的拍客的源起和演变;阐述了拍客的基本特征和兴起的原因。第三章论述了拍客对拟态环境进行再建构的表征,即相对而言的量的扩张和质的优化;探析了拍客建构拟态环境的的主要意义;还论证了拍客与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即拟态环境对拍客的反作用。本文认为,拟态环境对拍客的反作用对于拍客的众多负面传播行为有着间接的影响。第四章归纳了拍客在建构拟态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失范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拍客在量和质这两个维度上拓展了拟态环境的内涵,从而建构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拟态环境,使置于其中的受众获得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当然,需要明确一点,再与时俱进、再平民化的媒体也无法完全复刻出现实环境的全貌,其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仍然存在不少漏洞,拍客也不例外。故而,拍客的传播行为需要得到持续优化。
【关键词】:拍客 拟态环境 建构 信息拜物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6
  • 第一节 选题理由7-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4-16
  • 第一章 拟态环境的建构16-26
  • 第一节 客观存在与拟态环境16-18
  • 一、客观存在:世界的本来面目16-17
  • 二、拟态环境:似是而非的景象17-18
  • 第二节 大众媒介建构拟态环境18-24
  • 一、传统媒介和大众传播18-19
  • 二、大众媒介建构拟态环境19-24
  • 第三节 拟态环境的扩大再生产24-26
  • 一、信息拜物教24
  • 二、信息的扩大再生产24-26
  • 第二章 拍客的基本特征及其兴起的原因26-41
  • 第一节 媒介的嬗变与拍客的发展26-30
  • 一、照片、电影与作为内容制造者的拍客26-27
  • 二、图片、电视与作为内容传播者的拍客27-28
  • 三、数码、网络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拍客28-30
  • 第二节 拍客的基本特征30-34
  • 一、规模庞大,身份复杂30-31
  • 二、乐于分享,勇于表达31-32
  • 三、个性独立,不受规约32-33
  • 四、求新求异,娱乐至上33-34
  • 第三节 拍客兴起的主要原因34-41
  • 一、新闻信息供需不平衡34-35
  • 二、受众阅读习惯的图像化转变35-36
  • 三、技术门槛的降低和移动网络的升级36-38
  • 四、商业网站的经济刺激与诱导38-39
  • 五、公众表达和自我实现需求39-41
  • 第三章 拍客对拟态环境的再建构41-55
  • 第一节 拟态环境再建构的表征41-46
  • 一、量的扩张与拟态环境的补缺41-44
  • 二、质的优化与拟态环境的去伪44-46
  • 第二节 拍客建构拟态环境的意义46-50
  • 一、丰富新闻传播途径,提高新闻传播效率46-47
  • 二、促进话语结构调整,提高公众主人翁意识47-48
  •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监督体系48-49
  • 四、丰富大众文化,繁荣文化产业49-50
  • 第三节 拟态环境的反作用50-55
  • 一、传统媒介对拍客的影响51-53
  • 二、群体规范对拍客的影响53-55
  • 第四章 拍客建构拟态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失范与优化路径55-64
  • 第一节 拍客在建构拟态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失范现象55-59
  • 一、虚假信息大行其道,混淆社会视听55-56
  • 二、低俗内容层出不穷,败坏社会风气56-57
  • 三、信息侵权屡禁不止,威胁法治精神57-58
  • 四、人文关怀渐行渐远,有违社会伦理58-59
  • 第二节 拍客建构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59-64
  • 一、提高拍客媒介素养60
  • 二、强化网络信息把关60-61
  • 三、完善网民检举机制61-62
  • 四、加大网络执法力度62-64
  • 第五章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本文编号:738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738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