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公共领域中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3:13

  本文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中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公共领域 中国共产党 形象建设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人类步入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与传统的自上而下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是实现人民大众自由意志个人表达的新平台。因其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便利性等优点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共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形象建设,善于在公共领域展现良好的政党形象。随着互联网在公共领域中作用的加强,赢得网络媒介与网民大众的支持就成为党的形象建设的重中之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通过对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形象学的跨学科借鉴,形成对网络公共领域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初步认识。进而,形成网络公共领域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概念界定,展现出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联。在此基础上,从实践探索、时代潮流、实现途径深入探讨网络公共领域中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开展与实现。从纵向维度,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公共领域中进行形象建设的历史进程,可概括为网络信息技术传入、电子党务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建设党的形象“三个阶段”;从横向维度,提炼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公共领域进行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可总结为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重要基础、积极推行网络问政是基本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媒介素养是根本保障“三条经验”。依此拓展还需借鉴西方政党在网络公共领域建设政党形象的有益经验。面向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建设党的形象既面临着种种机遇,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从面临的机遇看,网络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供丰富资源、搭建创新舞台、开辟提升途径。从面临的挑战看,网络舆论引导缺位、网络失实报道管理缺位、非法网络管理缺位、境外网络攻击应对缺位,导致民众理想信念被削弱、抵触情绪被诱发,进而怀疑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最终动摇党的群众基础。问题是实践的导向。公共领域本身在量上的延伸扩张、中国共产党自身在三期叠加的艰巨使命,均使得获得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难度加深,凝心聚力变得更为不易。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网络公共领域建设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形象就极为必要。从作为主体的党、作为主体载体的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细胞的党员、作为形象传播的机制四个层面探讨,就应做到:第一,重视党的作用的发挥;第二,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网络的能力;第三,完善各项机制的建设;第四,推进网络监督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 中国共产党 形象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1;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10-11
  •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11-15
  • (一)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11-14
  • (二)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14-15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15-17
  • (一)研究方法15-16
  • (二)研究的创新点16-17
  • 第一章 概念界定17-27
  •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界定17-20
  •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17-18
  • (二)网络公共领域的涵义18-19
  • (三)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19-20
  •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界定20-24
  •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内涵20-21
  •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特征21-22
  • (三)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价值22-24
  • 三、网络公共领域与党的形象建设之间的双向互动24-27
  • (一)网络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提供新场域24-25
  • (二)党的形象建设促进网络公共领域实现社会责任25-27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党的形象的探索及经验借鉴27-34
  • 一、网络公共领域中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探索历程27-29
  • (一)起步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传入阶段27
  • (二)发展阶段:电子党务发展迅速27-28
  • (三)成熟阶段:广泛应用网络媒介建设党的形象28-29
  • 二、中国共产党在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党的形象的基本经验29-31
  •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29
  • (二)积极推行网络问政29-30
  • (三)提高党员干部的媒介素养30-31
  • 三、借鉴西方政党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建设政党形象的经验31-34
  • (一)实施充分的网络宣传活动31-32
  • (二)进行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32-33
  • (三)加强党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交流33-34
  • 第三章 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4-42
  • 一、网络公共领域中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机遇34-37
  • (一)网络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34-35
  • (二)网络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搭建了创新舞台35-36
  • (三)网络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开辟了提升途径36-37
  • 二、网络公共领域中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37-42
  • (一)网络舆论引导缺位削弱民众理想信念38-39
  • (二)网络失实报道管理缺位诱发民众抵触情绪39-40
  • (三)非法网络公关管理缺位削弱党的群众基础40
  • (四)境外网络攻击应对缺位引发民众怀疑党的执政合法性40-42
  • 第四章 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路径思考42-60
  • 一、重视在网络公共领域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地位和作用42-47
  • (一)把完善网络公共领域建设提高到党执政的战略高度认识42-43
  • (二)树立与网络快速发展相应的理念43-45
  • (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监督观45-47
  • 二、完善网络公共领域中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各项机制47-50
  • (一)构建党群沟通交流机制47
  • (二)优化专业人员培养机制47-48
  • (三)建立新媒体管理机制48-50
  • (四)建立完善财政保障机制50
  • 三、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网络的能力50-55
  • (一)提高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51
  • (二)提高在网络公共领域中进行教育疏导的能力51-52
  • (三)提高在网络公共领域中践行舆论引导的能力52-53
  • (四)提高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3-55
  • 四、大力推进对网络监督功能的发挥55-60
  • (一)深化对网络公共领域中网络监督的认识55-56
  • (二)将网络舆论监督纳入法治轨道56-57
  • (三)优化网络公共领域监督的环境57-58
  • (四)加强网络防腐的贯彻实施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彦萍;浅议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J];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孟财;华建宝;;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盛宏伟;;组织文化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建设[J];时代人物;2008年04期

4 徐丽娟;;高校推进学校形象建设探析[J];思想战线;2008年S2期

5 李海新;略论党的形象建设[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李永刚;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7 赵存安;谈支队党委的形象及形象效应[J];武警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李素艳;;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形象建设[J];理论探讨;2013年05期

9 王思林;;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形象建设问题[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天文;;对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甘小虎;县级政府形象建设整体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若云;网络公共领域中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黄飞军;新时期武警部队形象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真;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形象建设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吴宁;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云婧;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形象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741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