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31 20:08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新闻业提供了更为便利快捷的新平台,在改变传统新闻业的生产机制和价值观念的同时极大地影响了经济与政治生态环境,也为未来的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的新闻却时常触碰伦理与道德的底线,并表现为一系列新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同时,对目前国内外的新闻伦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研究现状的缺点与不足,为下文的写作提供方向上的指引。第二部分阐释了伦理与新闻伦理两个词汇的含义,并介绍了伦理学中的两大范畴与五大原则以及新闻伦理的四大忠诚归属。同时,引入了“波特图式”道德推理模型作为分析第三章案例的伦理方法。第三部分主要选取了2015年度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四个典型案例。在对新闻案例进行系统梳理与回顾之后运用“波特图式”对其进行推理分析,进而明确各个案例所遭遇到的伦理困境。在对传统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进行简单呈现与回顾后,在新旧对比中进一步凸显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新表现与新问题。第四部分以新媒体与新技术发展的角度对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信息发布机制、新闻生产流程、新媒体的低廉成本以及公民新闻的崛起为四大主要的原因。第五部分力图在第四部分的原因分析上进一步探讨预防及减少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六大对策,其中,包括强化监督机制、细化现有规范、加重违规成本、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传统道德、提升受众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伦理 波特图式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目的11-12
- 三、研究意义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五、文献综述13-16
- 六、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18-26
- 一、伦理18-22
- 二、新闻伦理22-26
- 第三章 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26-48
- 一、姚贝娜案:冰冷的时效26-30
- 二、长江沉船案:度的失控30-35
- 三、《穹顶之下》纪录片:情与理的失衡35-40
- 四、复旦女生案:社交媒体隐私界限模糊40-48
- 第四章 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48-54
- 一、新闻生产流程强化新闻时效性48-49
- 二、新媒体的低廉成本造就新闻过度报道49-50
- 三、公民新闻的崛起消解新闻专业主义50-51
- 四、信息发布机制为侵犯隐私提供可能51-54
- 第五章 对应策略54-60
- 一、强化监督机制54
- 二、细化现有规范54-55
- 三、加重违规成本55-56
- 四、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56-57
- 五、弘扬传统道德57
- 六、提升受众素养57-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66-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敬宏;张为杰;李玲;;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J];国际新闻界;2014年10期
,本文编号:767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76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