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信“晒客”的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8:11

  本文关键词:微信“晒客”的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 晒客 自我呈现 交往行为 表演性


【摘要】:继“博客”、“播客”、“闪客”等之后,近年来另一个网络族群也在网络上窜红,他们就是“晒客”。“晒”开始于互联网,兴盛于社交媒体时代,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把“晒”这一现象推向了高潮。微信也为学术各界探讨“晒”行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不同于其他的社交媒体,微信是以熟人建构起来的社交平台,具有强社交功能,“晒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质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重点对微信“晒客”的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展开研究,旨在从用户的具体行为角度出发,探讨微信“晒”行为的本质意义。本文以微信中的“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行为作初探性的研究;其次,重点运用个案研究方法,跟踪观察“晒客”在朋友圈中的“晒”行为,并结合对他们的深度访谈,以此分析微信“晒客”自我呈现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有关自我和自我呈现的理论切入,对微信“晒”行为做深一层次的观照。本文研究发现:“晒客”们倾向于认为微信场域更加安全可靠,由此“晒”得更自在,互动更强。从自我呈现层面而言,与其他群体的区别就在于,“晒客”的角色扮演是为了实现一种自我形塑,以期在网络社会中构建理想的自我。而从社会关系意义来看,个体将自我和内在进行展示,是为了唤起圈子内成员的情感和关注,以“晒”为桥梁进一步构建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说微信是一个基于个体表达的表演舞台,实现圈子内的“共同情感”和“共同关注”。微信“晒客”们置身于熟人关系的情景中,每一个人的自我呈现和交往行为更倾向于理想化,最终形成了具有“表演性”的网络社会生态。最后,本文试析“晒”现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负效应。认为个人过分依赖网络呈现,体现的是现代人自我身份的焦虑。过度的“晒”行为或将使网络社会异化成为追求“眼球效应”的社交狂欢。那么,如何促进理智、健康的网络“晒”行为,将是下一步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微信 晒客 自我呈现 交往行为 表演性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21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意义7-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8
  • 第三节 研究设计18-21
  • 第二章 “晒”的概述21-25
  • 第一节 “晒”和“晒客”定义21-22
  • 第二节 “晒客”类型22-23
  • 第三节 “晒客”的传播环境23-25
  • 第三章 微信“晒客”实证研究25-38
  • 第一节 微信“晒客”之问卷调查分析25-32
  • 第二节 微信“晒客”之案例呈现分析32-38
  • 第四章 微信“晒客”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结论分析38-48
  • 第一节 微信“晒”行为的本质38-40
  • 第二节 微信“晒客”的自我呈现机理40-44
  • 第三节 微信“晒”行为的意义阐释44-48
  • 第五章 微信“晒”现象冷思考48-50
  • 第一节 社交幻化:“眼球效应”下的狂欢48-49
  • 第二节 自我迷失:现代人自我身份的焦虑49-50
  • 结语50-51
  • 注释51-54
  • 参考文献54-60
  • 附录60-63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睿捚;;微博用户名的自我呈现[J];新闻世界;2013年05期

2 邬心云;;博客传播中的自我呈现[J];传媒观察;2013年06期

3 叶红;;博客性别身份的自我呈现与女性刻板形象——以搜狐博客为研究对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董小菲;;微博性别形象的自我呈现与女性主义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2年04期

5 罗丹妮;罗丽;;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J];黑河学刊;2014年02期

6 余曼;;职业记者在微博使用中的自我呈现[J];才智;2014年09期

7 黄露;;女性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06期

8 牛晴晴;;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的行为分析——以人人网为例[J];新闻世界;2014年04期

9 廖建国;范中丽;;微博给予自我的意义:内、外两个世界更加澄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陈小文;;QQ网名中的自我呈现[J];东南传播;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轶楠;;中国人的自我呈现与阴阳思维方式[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乐华;何咏娴;汤一鹏;;博客自我呈现中网络人际功能与关系和谐侧重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亓莉敏;付萌;陈浩;;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关系自我呈现[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林燕滢;尤瑾;陈启山;;自我呈现的面具:跨情境特点与跨文化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静静;孙信茹;杨星星;胡特;郭建斌;;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云南·视角·案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洵;中彩者暴富后拒绝挥霍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刘艳茹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师;自我呈现与专业点拨最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心云;日志式个人博客的自我呈现心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娜;微信用户“点赞”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甘韵矶;微信“晒客”的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田人睿;微信使用动机、自我呈现策略对人格判断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赵宇;博客中女性自我呈现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萍;网络“晒客”的自我呈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芳;经由网络自我呈现建立的纯粹关系与自我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陆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燕慧;微博用户的自我呈现和影响力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9 沙艳;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中自我呈现的差异性[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珍珠;基于微信熟人关系圈的自我呈现探析[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84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