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汉口版《新华日报》
本文关键词:抗战记忆——汉口版《新华日报》
【摘要】:随着江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物得以发现,江汉区博物馆筹建办公室收藏的一份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口版《新华日报》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新华日报》在武汉的发行时间并不长,存世量少,所以尤为珍贵。汉口版《新华日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它是抗战时期历史的见证,是武汉作为重要战略地位的体现,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之一。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新华日报》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宣传引导作用,成为抗战的舆论大后方,鼓舞着中华儿女勇敢向前。
【作者单位】: 江汉区博物馆筹建办公室;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武汉 创刊 抗战 积极作用
【分类号】:G219.29
【正文快照】: 在江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江汉区文化局普查员整理出一份1938年在武汉发行的《新华日报》,距今已有78年历史,具有浓厚的武汉印记和抗战氛围,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鉴于《新华日报》先后在多地发行的特殊发展历程,文物鉴定专家将这份报纸定名为汉口版《新华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辛茹;建党80周年评说《新华日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03期
2 佘辰;热点切入 深度透视——分析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深度报道[J];新闻通讯;2001年01期
3 方晓红 ,陈莉;一曲恢宏的交响乐——评《新华日报》纪念建党80周年报道[J];新闻通讯;2001年08期
4 张莞昀,王君超;典型报道如何润众心于无声——试析《新华日报》近期典型报道[J];传媒观察;2005年06期
5 周正荣;《新华日报》:用“江苏话”讴歌神六[J];中国记者;2005年11期
6 彭鹏;;浅析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群众路线”[J];军事记者;2005年12期
7 秦殿杰;;一篇出色的工作通讯——评《新华日报》通讯《“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J];新闻三昧;2006年04期
8 韩辛茹;;党报的力量来自读者——以当年《新华日报》的实践为例看党报的作用[J];中国报业;2006年07期
9 刘立群;;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纸张从何而来[J];党史博览;2007年02期
10 王晓映;顾雷鸣;;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暨在南京出版59周年庆典隆重举行[J];传媒观察;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倩;;简述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贺锋;;周恩来领导《新华日报》二三事[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刘宗武;;董必武与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4 周岩;;皖南事变的真相是怎样大白于天下的——追记70年前“重庆”《新华日报》的一次反新闻检查与封锁斗争[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5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新四军与抗日战争——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论文集[C];1997年
6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熊红霞;;从《楚光日报》到《新华日报》——董必武在汉口三次办报的革命实践回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桂峰;《新华日报》全部交邮政投递[N];中国邮政报;2006年
2 记者 王薇 杨波;《新华日报》旧址开抄手店 网友:要是失火文物就完了[N];重庆商报;2009年
3 姜静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中共第一份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姜静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中共第一份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刘立群;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印纸来源揭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刘汉承;《新华日报》太行版[N];中国商报;2006年
7 沈峥嵘邋陆峰;媒企合作,串起共赢的“红线”[N];新华日报;2008年
8 赵仲达;《新华日报》:一个抗日方面军 [N];中国商报;2002年
9 李贞刚;毛泽东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刊头[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革命“灯塔”—— 新华日报[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恒;媒体的力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君;《新华日报》视野下的战时难民问题[D];西南大学;2009年
2 马娟;《新华日报》对国统区舆论的建构和消解[D];安徽大学;2010年
3 奚冬梅;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反法西斯宣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岑博;《新华日报》对国统区的工业报道[D];河北大学;2014年
5 陈寒寒;论武汉时期《新华日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江丽娜;重庆谈判时期《新华日报》的话语建构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7 高歌;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武汉《新华日报》评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楠;抗战时期中共统战宣传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陈雅露;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战争动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晓静;延安办报与重新办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政治动员比较研究(1942-1945)[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8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85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