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狂欢理论视角下“微博流行体”传播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22:29

  本文关键词:狂欢理论视角下“微博流行体”传播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博流行体 戏仿 传播 狂欢


【摘要】:近些年来,“微博流行体”蹿红网络,遍地开花,特别是借助微博独特的传播优势,各种流行体弥漫在微信朋友圈、论坛、微博和贴吧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以微博空间作为一个“狂欢广场”,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观照“微博流行体”的传播特性,探讨“微博流行体”传播现象所体现的解构与颠覆、平等与自由和再生与更新等等种种狂欢特质。首先,“微博流行体”传播行为是基于微博平台进行的一场“网上造句运动”,其固定章法是提取源文本原有的句式结构,进行语言文字的重新编排和组织改造,达到戏仿的目的,以此来彰显主体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意图。戏仿对象涵盖了能够体现社会热点的新闻事件或耳熟能详的影视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商业广告文案等等,如“凡客体”、“高铁体”、“甄嫘体”、“我们体”等。其次,说明“微博流行体”的产生及流行是社会现实、微博媒介和流行体文本特征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表达了公众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心理和文化诉求。再次,对“微博流行体”传播现象的狂欢特征进行总结,即巴赫金狂欢理论中所指的民间诙谐、戏谑、抵抗与颠覆以及加冕和脱冕仪式中的积极创新精神等,然后阐述“微博流行体”所体现的狂欢精神和意义指向。最后,从低俗走向与价值虚无、缺乏深度思考、虚弱的建构能力和“奇观”表达加剧社会主流价值观危机等方面对“微博流行体”引发的网络和现实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力求全面而详尽地对“微博流行体”进行解读。总之,“微博流行体”这种网络时代清新鲜活的话语方式,创造了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符号风格,体现了网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其实质是网络时代网民使用自己的言语策略通过微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新兴方式,是网民大众在微博这片虚拟的狂欢广场集体自发的话语狂欢。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一狂欢方式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焕发活力。
【关键词】:微博流行体 戏仿 传播 狂欢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0-13
  • 0.2 研究方法13-15
  • 1 狂欢理论与“微博流行体”15-25
  • 1.1 狂欢理论研究综述15-16
  • 1.1.1 狂欢理论的渊源15
  • 1.1.2 巴赫金和狂欢理论15-16
  • 1.2 “微博流行体”概述16-25
  • 1.2.1 “微博流行体”的概念界定17
  • 1.2.2 “微博流行体”的基本类别17-22
  • 1.2.3 “微博流行体”的传播特征22-23
  • 1.2.4 “微博流行体”的戏仿策略23-25
  • 2 “微博流行体”的兴起原因25-32
  • 2.1 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25-27
  • 2.1.1 后现代解放意识的激发25
  • 2.1.2 转型期集体焦虑的积压25-26
  • 2.1.3 官民间信任关系的缺位26-27
  • 2.2 微博媒介提供载体支持27-28
  • 2.2.1 微博特殊语境开辟“自由空间”27
  • 2.2.2 泛化性和碎片化契合表达需要27-28
  • 2.3 “微博流行体”鲜明的文本特征28-32
  • 2.3.1 个性鲜明的句式风格28-29
  • 2.3.2 充满意趣的娱乐功能29-30
  • 2.3.3 巧妙独特的讽喻艺术30-32
  • 3 “微博流行体”传播现象的狂欢特征32-37
  • 3.1 微博造句狂欢体现了狂欢的全民性32-33
  • 3.1.1 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民间诙谐32
  • 3.1.2 微博“造句狂欢”突显主体参与性32-33
  • 3.2 编码解码行为体现了狂欢的仪式性33-35
  • 3.2.1 赫金狂欢理论中狂欢仪式性33
  • 3.2.2 解码编码行为对照脱冕加冕活动33-35
  • 3.3 戏仿再创作体现了狂欢的颠覆性35-37
  • 3.3.1 赫金狂欢理论中的颠覆理念35
  • 3.3.2 戏仿背后的颠覆意义35-37
  • 4 “微博流行体”的狂欢精神和意义指向37-44
  • 4.1 “微博流行体”的狂欢精神37-39
  • 4.1.1 “再生和更新”精神37
  • 4.1.2 笑与快乐的解放精神37-38
  • 4.1.3 平等自由的对话精神38-39
  • 4.2 “微博流行体”的功能和意义指向39-44
  • 4.2.1 反映社会生态舆情,折射民众诉求39-40
  • 4.2.2 扩大事件传播范围,倒逼事实真相40-41
  • 4.2.3 创新话语转换思路,赢得情感认同41-42
  • 4.2.4 疏解群体积压情绪,构建“安全阀”42
  • 4.2.5 对抗精英话语垄断,捍卫网络话语权42-44
  • 5 狂欢背后的迷失44-49
  • 5.1 思维的浅薄化:纯粹的形式游戏44
  • 5.2 力量的有限性:虚弱的建构能力44-45
  • 5.3 走向的低俗化:无度的娱乐恶搞45-47
  • 5.4 标准的混乱化:浮夸的奇观表达47-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学义;;微博戏仿的狂欢话语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J];理论建设;2006年05期

3 阎真;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J];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4 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5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J];学术论坛;2003年06期

6 王宁;巴赫金之于“文化研究”的意义[J];俄罗斯文艺;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990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990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