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
本文关键词:登革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 出处:《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登革病毒是属于黄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感染可以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纳入输血前常规病原体检测,因此存在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本文就登革病毒的生物特征、流行病学、其感染后的临床特征、致病机理和治疗策略作简要概述,主要介绍登革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
[Abstract]:Dengue virus belongs to the family Flaviviridae single strand RNA virus infection can cause dengue feve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and dengue shock syndrome. Dengue virus is transmitted mainly through mosquito bites, and is currently not included in the test of conventional pathogen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so there is a risk of transmission through blood transfusi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dengue virus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 dengue virus infection and transfusion safety are mainly introduced.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省输血传播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956,91442128) 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2015SZ0049)
【分类号】:R373.33;R457.1
【正文快照】: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导致的病毒性疾病;DENV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垂直、器官移植、针刺伤害以及血液制品输注等方式传播,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而DF是全球最常见的虫媒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病。输血是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卫;曹虹;张文炳;;登革病毒分子进化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6期
2 吴蓉;;快速一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分型登革病毒[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年03期
3 方美玉,林立辉;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年02期
4 赵卫,杨佩英;登革病毒的系统发生树[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1期
5 胡志君,杨佩英;登革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6 戎霞;蚊媒体内登革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7 李雪莲,武峰,王莹;登革病毒组织培养技术[J];河南医学研究;2002年03期
8 周德山,安静,王嘉丽;登革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传播机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安静,周德山,张俊磊;经脑感染后登革病毒在小鼠脊髓分布特点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郝牧;登革病毒重要蛋白及其结构差异与致病性关系[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伟;蒋力云;罗雷;何丽娟;李向忠;伍业健;;广州市2002-2004年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伟;周永兵;左丽;;贵州独山、兴义两地人群登革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曹虹;温扬明;邹辰;;人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构建登革病毒全长抗体库[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卫;李玉静;曹虹;;登革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医上的应用[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邵焰;江丽芳;;登革病毒的分子进化和流行趋势[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李洁琼;高娜;范东瀛;陈辉;吴娜;王娟;安静;;日本脑炎病毒疫苗交叉保护登革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玉华;;登革病毒及登革热疫苗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8 陈文捷;潘宇;左丽;;登革病毒感染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董言德;赵彤言;谢超;鲁亮;宋锋林;杨发清;路宝麟;;致倦库蚊传播登革病毒可能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李洁琼;高娜;范东瀛;陈辉;吴娜;王娟;安静;;日本脑炎病毒疫苗交叉保护登革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小渔;登革病毒[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主任医师 王有国;未雨绸缪 防范蚊传染病[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DⅢ抗体中和活性与增强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博;天然产物对登革病毒抑制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杭小同;登革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肖维威;登革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张志珊;1-4型登革病毒外膜蛋白基因DⅢ区的表达及其在血清学诊断和免疫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田衍平;还原型谷胱甘肽在登革病毒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姬广辉;无感染增强的广谱抗登革病毒中和抗体的构建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朱武洋;衣壳蛋白基因突变对登革病毒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曹政;登革病毒空壳疫苗研制及病毒空壳制备关键技术[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涂增;虫媒登革病毒(Mosquito-borne dengue viruses)基因组进化与分子诊断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多;Ⅰ-Ⅳ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通用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NS1抗原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娟娟;哺乳动物上皮细胞中鞘糖脂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余芳芳;基底刚度对登革病毒2型感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4 王裴;FcγRⅡb抑制登革病毒prM抗体引起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易海粟;登革病毒包膜EDⅢ蛋白中和抗体结合表位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广豪;Dead-box RNA解旋酶DDX25和DDX3X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7 马珍元;2014年深圳市1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子溯源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潘京;蚊虫细胞与蚊虫组织中登革病毒受体分子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黄艳芬;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单抗中和作用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体反应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陈炜;微管骨架在登革病毒感染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4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