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3-08 18:13

  本文选题:心房颤动 切入点:动物模型 出处:《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rabbits induced by 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left atrium via esophagus. Methods 45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ce the auricular vein was continuously pump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mixture of 2 g / L chloroacetylcholine 56 ml, deacetyl anthocyanin 2 ml, isoproterenol 2 ml was continuously pumped into the auricular vein, and the transesophageal implantation electrode (coronary sinus 10 pole electrode) was not stimulated by Burst. The control group 2 was simply transesophageal. The left atrium was stimulated with Burst at the electrod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ntinuously pumped into the auricular vein through the auricular vein. A rabbit model of 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stimulation of left atrium with esophageal electrode Burst. The drug dos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ventricular rate. When the ventricular rate was controlled as the basic ventricular rate of 1/3, the esophageal electrode was given Burst stimulation of S1S1000times / min to observe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monitored by counting the depth of esophageal electrod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s during the indu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the atrial fibrillation lasted 30 minutes in 11 of 15 rabbi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trial fibrillation duration was 44 卤10 mi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wo control groups (P 0.01). The ventricular rate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133 卤7 times per minute faster than that before Burst stimulatio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ixed drugs). The ventricular rate was controlled at 1 / 3 of the basal ventricular rate before Burst stimulation. The ventricular rate was 109 卤5 times / min, which was significant (P 0.01). The AERP(75 卤8 Ms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basal group (116 卤8 Ms)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in inducing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ombined dose was 18.6 卤1.7 ml / h and the esophageal electrode depth was 16.8 卤0.5 cm 路cm.Conclusion continuous infusion of 2 g / L acetylcholine, 2 ml deacetylcholine, 2 ml isoproterenol 2 ml of acetylcholine, 2 ml of isoprenaline, combined with esophageal electrode stimulation of left atrium to construct rabbit model of 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 is low in cos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duction rate, good repeatability, small trauma, short modeling period and simple operation. A new method of making atrial fibril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分类号】:R541.7;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志伟;孙少平;胡建新;;家兔急性房颤模型的建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杨诏旭,蔡振杰,王跃民,张晓东,周更须;乙酰胆碱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J];心脏杂志;2002年03期

3 韦开福;王景峰;李飞;张丽媛;袁沃亮;谢双伦;伍卫;;高频刺激左心房引起家兔慢性心房颤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04期

4 赵庆彦,黄从新;迷走神经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离子通道基础[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02期

5 胡大一,刘彤,郭成军;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仁华;彭景添;刘元庆;;高频电刺激左心耳致家兔慢性房颤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徐志伟;孙少平;胡建新;;家兔急性房颤模型的建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陈仁华;刘元庆;彭景添;肖成伟;欧阳长生;;高频刺激右心耳引起家兔慢性心房颤动[J];江西医药;2007年12期

4 张景昌;钟国强;;迷走神经在肺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内科;2008年02期

5 赵峰;黄鑫;李莉;;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现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6年04期

6 周正宇;王禹斌;周慧英;黄猛;刘慧婷;殷音;顾静;薛智谋;;猪心室颤动模型的建立[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7年04期

7 兰燕平;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1期

8 王子宽;洪昌明;张薇;刘雄涛;何勇;李波;郑强荪;;快速起搏心房对犬心房乙酰胆碱M2受体表达和cAMP含量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冯应君;杨汉东;闵新文;李华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10 张荣君;李源;黄卫斌;;心房纤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现状及展望[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仁华;彭景添;刘元庆;肖成伟;李伟峰;;高频电刺激左心耳致家兔慢性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黄从新;;中国心房颤动基础与临床研究十年回顾[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丽;自主神经在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机制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2 史爱武;自主研制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防治心房颤动栓塞性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洪昌明;抗M2受体自身抗体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曼;盐酸关附甲素在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及对豚鼠离体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杨玉辉;兔心房M2受体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对房颤诱发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明昭;五聚素3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K_(Ach)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荣君;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慧;早搏灵胶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史军;伊贝沙坦(国产)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5 杨诏旭;胸腔镜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实验性犬心房颤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于海初;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学预测[D];青岛大学;2002年

7 费伟华;350例心房颤动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8 张多多;Ach/Iso对大鼠离体心房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9 潘为涛;犬急性心房颤动时心房环氧酶-2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10 金庆锋;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突变导致家族性心房颤动[D];同济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韦开福;王景峰;李飞;张丽媛;袁沃亮;谢双伦;伍卫;;高频刺激左心房引起家兔慢性心房颤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04期

2 周更须,马涛,蔡振杰,杜日映,王毅,谭琛,阮骊韬,段云友;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年03期

3 刁鸿英,马长生,李淑梅,刘兴鹏,张晓,魏毅东,周玉杰,赵桂茹,赵霞,方祖祥;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02期

4 郭成军,胡大一,阮景纯;心房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年01期

5 郭成军,胡大一,杨新春,商丽华,李田昌,张建军;用实验性心力衰竭制作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8年02期

6 胡大一,刘彤,郭成军;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9年03期

7 郭成军,胡大一;自旋波折返与颤动机制的新观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2 杨曙光;王思让;王玉堂;单兆亮;吴昊;李天德;;实验性犬心房颤动及右房心外膜射频消融的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年03期

3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谭国娟;王奇;;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制作[J];心脏杂志;2005年06期

4 郑冲;吴钢;;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概述[J];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08期

5 杨金凤;卢喜烈;;以动态心电图心室率参数指导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者活动时心室率的控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年03期

6 田锐;陈韵岱;宋辰光;宋现涛;柳弘;陈欣;;二尖瓣置换术后合并永久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左心功能关系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7 刘盼功;杜洋;赵晓峰;王舒;;脑缺血动物模型制备及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8 黄永麟;陈桂英;;心房颤动处理策略上的一些新认识[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4期

9 刘鹏;郭继鸿;张海澄;孙健玲;易忠;刘刚;;去自主神经条件下迷走神经对肺静脉不同部位房颤诱发阈值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20期

10 刘彦茹;;卡维地洛对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君;李源;黄卫斌;;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陈仁华;彭景添;刘元庆;肖成伟;李伟峰;;高频电刺激左心耳致家兔慢性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蒋汝红;樊友启;张培;张祖文;刘强;蒋晨阳;;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后ATP诱发心房颤动1例[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4 郑文武;张晓刚;李韫;何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犬心房颤动防治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5 王景峰;;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张红宇;王红宇;陈晓丽;肖传实;;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献玲;吴立群;陆林;顾刚;彭文辉;王玲洁;陈秋静;沈卫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董爱强;孔敏坚;范军强;程海峰;张赛;陈如坤;;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3例体会[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梁延春;韩雅玲;王祖禄;徐凯;张荣庆;贾国良;;人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10 黄章耀;;乙胺碘呋酮治疗心房颤动12例报告[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汉斌 唐建恒;龚小冰:不断在微创技术中寻找挑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日报见习记者 权琳;市中医院近年来微创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N];柳州日报;2010年

3 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医学院、陨阳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林平安;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N];黄冈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晋娜 通讯员 曾理;周跃:“五彩”梦成就骨科微创专家[N];科技日报;2011年

5 章泰丰 利晓;市二医脊椎外科微创技术走在北部湾地区前沿[N];钦州日报;2009年

6 长沙星灿泌尿微创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跃光;让肾结石患者轻松告别痛苦[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耿磊 段世东;新乡市中心医院微创技术造福胸部肿瘤患者[N];新乡日报;2009年

8 吴红月 卢素仙;防治男性疾病从生活方式入手 微创技术是未来诊疗必然走向[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陆叶清;耳微创技术及神经血管保护和修复研究获国家资金资助[N];上海科技报;2007年

10 龙建新 记者 何剑;艰辛探索路 微创著华章[N];南昌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兆亮;山羊心房颤动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过程中电生理改变的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2 高崇瀚;心房颤动的神经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冯书章;A/E大肠杆菌疫苗动物模型的研究:兔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4 石文静;吸氧和血管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5 Oa剑非;Aβ-AD动物模型建立及NGF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胡萍;透镜诱导豚鼠眼屈光状态的改变及豚鼠近视眼巩膜中MMP-2、TIMP-2和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7 许亦权;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刘庆华;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小元;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重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邵世坤;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和初步防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君;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邹光新;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周长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秀雯;人肺静脉前庭心肌组织病理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5 钱琳艳;关于阵发性房颤与非房颤患者肺静脉电位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广运;犬急性心房颤动时心房组织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合成酶-3的变化[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郭成业;心钠素、脑钠素及环磷酸鸟苷与心房颤动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8 殷强;外科瓣膜置换及房间隔缺损修复手术同期行全迷宫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彭良欢;山羊心房颤动模型复律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10 官媛;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在犬心房颤动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4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84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