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分化表皮细胞重获再生表皮能力的研究
本文选题:去分化 切入点:分化后表皮细胞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较大面积重度的全身烧创伤患者,通过皮肤移植等常规手术方法,几乎无一避免会出现创面瘢痕愈合的结局。虽然表皮干细胞对于严重创面修复的组织工程学具有重要帮助,但重度全身烧伤患者残存的正常皮肤很少,正常皮肤的表皮干细胞数量本身就很有限,只占正常表皮基底层的1%-10%,干细胞数量远达不到修复上述创面的要求,显然这会明显限制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否有可以解决表皮干细胞短缺,获得足量的表皮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创面,最终可能实现创面的“完美修复”这样的方法呢? 去分化就是获得大量成体干细胞的途径之一,表皮细胞存在去分化现象。已分化成熟的终末分化表皮细胞通过去分化可以反向分成他们的父辈细胞,也就是说,表皮细胞可以从“年老的”分化状态返回到“年轻的”不完全分化、甚至具有表皮干细胞特征的幼稚状态的过程。而这些去分化来源的“年轻”细胞可用于上述创面治疗。我们如何主动地将已分化细胞在体外为诱导成为分化程度较低形式的细胞,甚至分化程度更低的再生皮肤能力更强的表皮干细胞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报道,某些特定因素可以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因此,建立可靠而稳定的去分化方法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疾病治疗面临的表皮干细胞数量短缺的严重问题。去分化方法是一符合道德、伦理规范的替代方案,没有遗传不相容和组织排斥风险。 成熟细胞去分化时涉及几条复杂的信号通路,如Wnt/β-连环蛋白、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但尚未有研究报告诱导分化表皮细胞退回到有再生能力不成熟状态的通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nt信号转导对于皮肤的正常发育十分必要,Wnt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器是参与维持皮肤祖细胞群的β-连环蛋白。研究亦表明,β-连环蛋白水平升高会导致表皮干细胞增生并诱导细胞转分化为毛囊干细胞。 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在前期表皮干细胞工作基础上,继续探讨并确立稳定的表皮干细胞培养体系,为深入去分化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特别针对性探讨β-连环蛋白活化对于分化表皮细胞特性的影响。首先应用氯化锂(LiCl)和高度特异性GSK-3β抑制剂诱导β-连环蛋白表达,然后针对β-连环蛋白活化对于去分化细胞的形态、表型和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观察,最后对比去分化细胞体外再生表皮的能力。 二、方法 新鲜人包皮片前期处理后,用中性蛋白水解酶分离得到表皮,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差速贴壁法移去已分化表皮细胞,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特点,并使用表皮干细胞标记物鉴定。利用差速贴壁法从表皮片中分离出人体表皮细胞接种于6孔板并分为3组,即对照组(无处理组),LiCl处理组和GSK-3β抑制剂处理组。应用LiCl和高度特异性GSK-3β抑制剂活化β-连环蛋白表达,针对β-连环蛋白活化对于去分化细胞的形态、表型和生长特性的影响观察,并对比细胞体外再生表皮的能力。 三、结果 差速贴壁法分离表皮得到的表皮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形态特点,光镜下细胞贴壁生长,由小圆珠状渐成方形的铺路石状。电镜下核大,细胞器少,为典型非成熟细胞。2周后原代细胞铺满瓶底。用含生长促进因子的DMEM/F12培养的表皮干细胞24h即可伸展贴壁和伸展,原代细胞3-4d即铺满瓶底。原代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表皮干细胞的系列表面标记物,不表达已分化表皮细胞的标记物CK10。 3组细胞中,免疫印迹和光动力学分析显示β-连环蛋白在LiCl组和GSK-3β抑制剂组表皮细胞核内的表达较未处理组显著增高。培养3、6d时,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两处理组细胞表现为表皮干细胞的典型变化。免疫组化分析表明两处理组CK10表达的数量和比例均显著下降,而表皮干细胞的标记物CK19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加强。与对照组相比,Oct4和Nanog基因在去分化的处理组细胞中高4-6倍。3d时两处理组已明显的集落形成,而对照组生长稀疏。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的细胞周期数据表明两处理组中有较多细胞处于增殖期,,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持续传代培养表明两处理组有更强的远期增殖潜能。培养11d后,对照组未成表皮单层,但处理组和表皮干细胞组在真皮替代物表面再生了复层表皮。 四、结论 采用中性蛋白酶选择性的水解真皮和表皮之间的细胞连接,再用差速贴壁法分离表皮干细胞是一种高效的表皮干细胞获取方法。含10%FBS低糖DMEM/F12是可以保持表皮干细胞去分化状态的良好培养基。 表皮细胞在分化后能够因β-连环蛋白的表达增加而重新恢复表皮干细胞的特征。LiCl和GSK-3β抑制剂处理可引起分化后表皮细胞胞核中的β-连环蛋白表达增加。去分化细胞表皮能表现出干细胞的形态、表型和生长特性。此外,去分化的细胞所再生的表皮与表皮干细胞所产生的类似。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β-连环蛋白的表达实现高效的去分化过程可产生丰富的表皮干细胞。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皮肤创面修复与再生起着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娟;秦军;管晓丽;;去分化脂肪肉瘤复发1例报告[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年04期
2 吕国忠;周红梅;赵朋;苗宗宁;钱海鑫;;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复合高分子支架原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3 陈兰;黎晖;李春;曹佳会;伍艺灵;刘洋;周健洪;陈东风;李伊为;;龟版有效成分抗无血清损伤表皮干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年08期
4 李美蓉;韩为东;付小兵;;获得组织再生需要细胞类型的多种途径[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7期
5 黄林生;侯玲玲;李向臣;关伟军;马月辉;;牛表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6 华南;;付小兵 创伤修复领域“冒”出的年轻院士[J];中华儿女;2011年14期
7 ;外源性信号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7期
8 任贺;张磊;;拷问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应用前景[J];山东医药;2011年32期
9 李锋生;梁伟国;叶冬平;戴丽冰;陈鸿辉;;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性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8期
10 张洁;刘巍;朱新辉;周怡;;转腺病毒-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软骨细胞分泌的透明质酸和Ⅱ型胶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翠萍;付小兵;孙同柱;;去分化表皮干细胞的来源鉴定和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翠萍;付小兵;孙同柱;;去分化来源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及表型特征观察[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孝建;沈雁;张志;曾耀英;李延仓;杨小红;;鼠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冰梅;葛香连;林程琳;宋颖楠;张彦定;;诱导人表皮干细胞向成釉质细胞分化[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朱飞滨;刘德伍;张红艳;彭燕;钟清玲;李勇铁;;P物质联合表皮干细胞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白晓智;张战凤;赵周婷;蔡维霞;石继红;汤朝武;朱雄翔;胡大海;;热损伤后表皮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表皮干细胞表型转分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陶克;陈璧;丁国斌;谢松涛;王洪涛;胡大海;;联合应用3-甲基-1-异丁基黄嘌呤、胰岛素、地塞米松对人胎儿表皮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钟清玲;刘繁荣;刘德伍;;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杨;李秀兰;华云旗;;表皮干细胞与毛囊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谢晓繁;刘虎仙;付小兵;贾赤宇;;表皮干细胞分离和鉴定的研究进展[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献怀;我国创伤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张献怀;我国创伤修复研究和临床治疗获新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张献怀;我国创伤修复研究和临床治疗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9年
4 张献怀;创伤修复研究发现三种生物学现象[N];健康报;2009年
5 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陈景荣 钟志勇;巨型老鼠体内注有马骝基因[N];广州日报;2007年
6 张献怀;解放军总医院一附院 科研创新硕果满枝[N];科技日报;2009年
7 壮锦;人工培育器官:中国科学家打下坚实基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献怀 本报记者 仇方迎;“返老还童”有望梦想成真[N];科技日报;2001年
9 景国劲(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走向当代艺术文化学[N];文艺报;2005年
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魏驰昊;统筹城乡发展要促进农村土地和劳动力合理流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力;去分化表皮细胞重获再生表皮能力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孙晓艳;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李美蓉;表皮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特征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尹德龙;表皮干细胞在不同外界因素下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蔡飒;非外源性基因干扰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及再生汗腺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郭永峰;人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联群;hTERT基因在人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孝建;鼠表皮干细胞培养体系及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纪世召;模拟干细胞Niche同步实现表皮干细胞扩增与皮肤替代物构建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韩军涛;胎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其在表皮和毛囊再生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阳;去分化来源表皮干细胞的诱导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陈萌;免疫荧光双标法应用于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子标记的筛选[D];山东大学;2011年
3 詹日兴;一氧化氮在烧伤后表皮干细胞离巢迁移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李云剑;培养基血清浓度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兰;龟板有效成分对胎鼠表皮干细胞凋亡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朱飞滨;P物质联合表皮干细胞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汪海仪;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去分化现象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季玲;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及其表皮干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杨青;毛囊干细胞和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方碧清;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皮肤干细胞神经分化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