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IK细胞因子(IK cytokine)在小鼠早孕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02 02:32

  本文选题:IK细胞因子 切入点:胚胎着床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胚胎着床对于哺乳动物的妊娠至关重要,是胚胎与子宫之间复杂而精细的对话过程,也是胚胎进一步发育的必经之路。胚胎成功着床依赖于具有植入能力的胚泡与具有容受性的子宫内膜的相互协调及一系列分子参与这一过程的调节。IK细胞因子(IK cytokine)基因位于2p15-p14,其所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9KD。最初从K562红白血病细胞系的培养基中分离、提纯,能抑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 Ⅱ)抗原的固有表达和其由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表达。已知IK细胞因子与MHC Ⅱ表达密切相关,那么,IK细胞因子是否参与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在妊娠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IK细胞因子在小鼠早孕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为胚胎着床机制、妊娠失败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妊娠第1天至第7天(D1-D7)IK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以及妊娠D4、D5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IK cytokine A-ODNs)前后MHC Ⅱ mRNA的表达。 2. Western blot:①检测IK细胞因子在正常妊娠D1-D7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②检测IK细胞因子D5小鼠子宫内膜胚胎着床点和着床旁的表达;③检测经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A-ODNs和IK细胞因子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IK cytokine S-ODNs)24h、48h(即妊娠D4和D5)后IK细胞因子的表达;④检测妊娠D4、D5注射IK细胞因子A-ODNs前后MHC Ⅱ的表达。 3.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IK细胞因子在正常妊娠D1-D7、假孕PD1-PD7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以及IK细胞因子A-ODNs作用后IK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 4.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A-ODNs:探讨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 结果 1.IK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在妊娠D1-D4逐渐升高,于妊娠D4达高峰(P0.05)。 2.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量在妊娠D1-D5逐渐升高,,于妊娠D5达高峰(P0.05)。 3.IK细胞因子在妊娠D5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显著高于着床点旁组织。 4.假孕小鼠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小鼠,且整个假孕过程中没有表达高峰。 5.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A-ODNs后24h和48h(即妊娠D4和D5),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HC Ⅱ抗原表达增强,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IK细胞因子在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窗”时期表达最高,妊娠D3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A-ODNs24h和48h(即着床窗)后,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而MHC Ⅱ抗原表达明显增强,胚胎着床的数量明显减少。这一结果提示在正常妊娠中,IK细胞因子可能通过抑制MHCⅡ抗原的表达而抑制了母体与胚胎间的免疫反应,从而使胚胎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免疫耐受,使妊娠得以维持。但当IK细胞因子表达受到抑制,将解除IK细胞因子对MHC Ⅱ抗原表达的抑制,母胎界面MHC Ⅱ抗原表达增强,从而影响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而影响胚胎着床。然而,对IK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并没有完全导致胚胎着床失败,仍有少数胚胎着床,我们推测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母胎免疫耐受的调控,以保护胚胎不受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Abstract]:Purpose

The embryo implant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pregnancy of mammal . It is a complicated and elaborate dialogue process between the embryo and the uterus .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for embryo to develop further . The gene of IK cytokine is located at 2p15 - p14 .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ncoded protein is 19KD . It is known that IK cytokine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MHC class 鈪

本文编号:1698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98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