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物质释放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02 04:37

  本文选题:去甲肾上腺素 切入点:肾上腺素能受体 出处:《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组织损伤或炎症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可塑性变化会影响其对抗伤害性刺激的效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是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关键神经递质。有趣的是,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初级传入神经元都有表达并且调节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刺激反应。在体外培养的大鼠DRG神经元中,NA可以通过激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非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抑制热激活的K+通道电流。NA的释放可参与调节伤害感受性刺激。P物质(substance P,SP)是 一个含1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存在于支配周围组织的感觉神经内,可参与炎症反应和伤害感受性刺激的调节。对伤害感受性刺激作出反应的DRG初级传入神经元具有表达SP的特征。SP的释放可激活上行感觉神经元将痛觉信号从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SP从周围神经末梢的释放会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很多因素或物质会引起SP释放而导致神经源性炎症。有实验证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会引起辣椒素(capsaicin, CAP)敏感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由注射CAP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和疼痛取决于对交感传出神经释放NA的反应。激活或抑制α-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否会影响DRG神经元SP的表达和释放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建立胎鼠DRG神经元分散培养的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分析技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 assay)、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 A),研究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NA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哌哗嗪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SP的表达和释放的影响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如下:(1)RT-PCR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加入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N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哌哗嗪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DRG神经元编码SP的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 PPT) 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2)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N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DRG神经元SP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3)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结果显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N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哌哗嗪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表达SP的神经元比率没有显著影响。(4)ELISA分析结果显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N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SP的基础释放量没有显著影响;而NA可增加CAP诱发的SP释放量,哌哗嗪预处理能够减少由NA导致的CAP诱发的SP释放量的增加,育亨宾对NA诱导增加的CAP诱发的SP释放无明显作用。以上结果表明,NA对DRG神经元SP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作用;NA对DRG神经元SP的基础释放量没有显著影响;NA能够促进CAP诱发的SP释放,而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可能是NA与疼痛调节作用有关的机制之一。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A在神经源性炎症状态下对痛觉信号传导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Abstract]:In rat DRG neurons cultured in vitro , NA can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K + channel currents through activation of 伪 1 - adrenergic receptors rather than 伪 2 - adrenergic receptors . The release of NA can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jury - sensitive stimuli . P - substance ( substance P , SP ) is

A neuropeptide containing 11 amino acids , which is present in the sensory nerves innervating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 can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injury - sensitive stimuli . The DRG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that respond to injury - sensitive stimuli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ressing the SP . The release of the SP activates the ascending sensory neuron to transfer the pain signal from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PNS )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CNS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伪 -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 NA , 伪 1 - 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 pethidine and 伪 2 - 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 yohimbine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P in DRG neuron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evel of SP protein and mRNA level in DRG neurons .
NA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asal release of SP in DRG neurons ;
NA can promote the release of CAP - induced SP , which plays a role in activation of 伪 1 - adrenergic receptors ,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NA and pain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美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分类的功能基础[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8年04期

2 王雪胜;;选择性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与抗高血压治疗有关的药物[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5年01期

3 李秀才;一种新的喹啉类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Abanoquil.Ⅰ.[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2年04期

4 吕宝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子结构、调节和免疫学研究[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4年02期

5 牟信兵,谢增柱;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肥大发生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02期

6 吕宝璋;某些膜表面受体的调节及其机理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0年05期

7 李玉;用HPLC法和GC法测定[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1年01期

8 郭世铎;;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学说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天津医药;1974年11期

9 李风林;;兴奋α-丯上腺素能受体所产生的正性肌力效应与cAMP和或cGMP水平无关[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78年03期

10 周文奎;Cetirizine对早期变应性鼻炎的作用[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月;倪鑫;;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胎盘CRH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关德明;;α β受体拮抗剂与ACEI或ARB联合应用干扰血压降低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沈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欣;孙娜;杨旭光;宋焱峰;侯一平;;腹外侧视前区损毁后结节乳头体核微量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作用[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亮;李世荣;;感觉神经肽及其受体拮抗剂作用下增生性瘢痕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贺骏;何群;;Alpha1受体拮抗剂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及机理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王杰;邸波;解汝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琳;张会婷;危佳;杨明晖;;AT1受体拮抗剂V8结构和化学位移的量子化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薛静;牟利军;鲁晓勇;王巧宏;朱亮;温丽虹;吴华香;;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VNT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闫农;张树新;刘淑媛;杨冬梅;;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其防治[A];全国中毒与救治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民生;H1受体拮抗剂 不良反应尤须警惕[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3 王毅;重视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干荣富;市场繁荣 新品不断[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康琦 雨川;止吐药物市场——潜力虽大 危机犹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魏开敏;H_(2)受体拮抗剂的不恰当联用[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7 魏开敏;H_(2)受体拮抗剂的不恰当联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孟庆义;剂量反复变化 认识不断深入[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张纬洪;前列腺增生的用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张石革;三足鼎立——磷酸二酯酶5受体拮抗剂称雄壮阳药市场[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真;促生长激素神经肽在感觉和交感神经节的表达及有关的痛觉调节机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高山红;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的5-HT_(1B/1D)受体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杜康平;人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筛选和抗鼠Ⅰ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660菌株的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朱凤昌;人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2460A和2520A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董俊军;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陈晶;鼠Ⅰ形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研究和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马雪莲;CRD诱发大鼠DRG神经元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及乳酸杆菌的干预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8 姚香兰;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的细胞、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9 吴倩;鼠Ⅰ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和拮抗剂139以及免疫抑制剂335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余国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洁;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物质释放的调节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2 熊圣仁;白介素-1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3 谭少华;ET-1刺激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林运灵;ET_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大鼠冠脉微栓塞后心室重塑及心室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卜雁;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无/慢复流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杨菁;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7 林智杰;新型毒蕈碱受体拮抗剂TAN1251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程刚英;苯基哌嗪类整合素αvβ3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程刚英;苯基哌嗪类整合素αvβ3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振;应激条件下中枢胆碱能系统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9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